信息频道 -> 媒体报道
王一鸣:最紧要的是改善预期提振信心
发布:2022-12-29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阅读:901次   


 刘慧 中国经济时报 2022-12-27 14:24 发表于北京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刘慧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12月24日在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上表示,2023年,随着优化疫情防控措施的积极效应逐步显现,中国经济有望明显回升,但经济整体好转并不会自然而然地实现。我们既要增强信心,也要对经济修复的复杂性有足够估计,实现经济运行整体好转仍须付出更大努力。


  王一鸣表示,无论是扩大国内需求、还是优化供给结构,都要以改善预期、提振信心为前提。只有改善预期、提振信心,扩张性宏观政策才能有效转化为经济增长动能。要紧紧抓住当前改善预期、提振信心的窗口期,提振企业家信心、提振消费者信心,采取对增强市场信心有关键性作用的务实行动,让过去三年积蓄的发展动力迸发出来,让社会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王一鸣表示,改善预期提振信心关键是提振企业和企业家信心。经济增长动力来源于企业,源自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改善预期、提振信心,首先要对症下药,消除市场顾虑,让企业和企业家吃定心丸,让国企敢干、民企敢闯,最紧迫的是要调动民营企业和企业家积极性。影响预期的主要是:政策是否稳定,营商环境是否有利于民营企业公平竞争,民营企业家财产权是否得到有效保护。


  改善预期提振信心需要提振消费者信心。王一鸣表示,当前,国内有效需求不足是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近几个月价格走势反映了总需求不足的态势。明年全球主要经济体衰退风险上升,外部需求持续走弱,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将明显下降,或对经济增长形成拖累,经济恢复将更多依靠内需驱动。居民消费低迷是总需求不足的矛盾主要方面。


  他表示,从1998年应对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以及这次应对疫情冲击,已经形成了一套扩大投资的有效办法,但在引导和扩大消费需求方面,政策力度和手段都较为有限。随着扩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空间逐步收窄,过多依靠财政投入和信贷投放扩大投资,不仅投资的边际效率趋于下降,还会增大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和潜在风险。因此,扩大内需要改变重投资和“重物不重人”的状况,更加注重扩大居民消费,财税政策要给居民减税降费,金融政策要有利于促进居民消费。即使扩大投资,也要更加注重发挥财政资金和政策性金融的杠杆作用,撬动民间资本扩大投资。


  王一鸣预计,明年疫情防控放松后,被压抑的消费动能会聚集释放,特别是受疫情冲击较大的旅游、餐饮、交通、住宿等服务消费或将出现补偿性反弹,但消费的持续复苏仍有待居民家庭资产负债表修复。要通过扩大公共服务支出,提高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中低收入居民的消费能力。支持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松绑房地产限购限贷政策,鼓励金融机构降低按揭贷款利率。积极恢复旅游等服务消费,释放出行消费潜力。消费是经济循环的终点也是新起点,只有亿万消费者消费热情被激发出来,愿消费、能消费、敢消费,国民经济才会形成良性循环,经济才会充满活力。


  “改善预期提振信心需要采取务实行动。”王一鸣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针对社会上对我们是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不正确议论,必须亮明态度,毫不含糊。”市场的预期和信心,往往来自于对具体问题的回应。应当以实际行动来亮明态度,给市场以明确预期,给社会以明确信号,聚焦市场主体的关切和痛点,抓住关键性症结性问题,以激发市场活力为导向,在切实解决问题中回应市场关切,稳定市场预期,提振市场信心。


  比如,针对平台经济增势减弱问题,出台支持平台经济发展的举措。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主要形态,也是影响各国竞争力消长的重要力量。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释放了鼓励平台经济发展的明确信号;再比如,针对房地产业持续下滑,采取更大力度的政策举措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对经济增长、就业、财税、居民财富、金融稳定都有重要影响。近期,中央和地方陆续采取压实责任保交楼、向优质房企融资纾困、适度放宽限购限贷政策等举措,出台了信贷、债券、股权“三支箭”政策组合,但11月房地产数据进一步回落,政策力度仍须加大。又如,针对外商投资企业对营商环境的顾虑,采取措施更大力度改善营商环境。进一步扩大外资准入,提高外商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


  “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采取务实行动,让市场增强信心,让企业焕发生机和活力,就能为经济发展注入动力,迎来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的新局面。”王一鸣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