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观点 -> 应邀专家
2024年中国经济如何改善预期
作者:管涛    发布:2024-01-05    阅读:30720次   


 管涛 中国新闻周刊 2024-01-04 07:01



2023年是新冠疫情后经济恢复发展的元年。过去一年,中国经济发展既有政策持续发力及低基数之利,也有内外部冲击超预期之压,预计可完成年初确定的预期目标。但是,推动经济进一步回升向好也面临国内大循环堵点、外部环境复杂严峻、不确定性上升等困难和挑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做好2024年经济工作,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综合起来看,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大于挑战,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要增强信心和底气。总体上,2024年中国经济发展有以下有利条件:
一是疫情疤痕效应进一步减弱,经济从疫后恢复转向正常发展,社会预期逐步改善,高储蓄逐步向消费、投资转化,将进一步释放国内超大规模市场潜力。2023年前三个季度城乡居民消费倾向分别为66.5%、67.0%和67.8%,虽低于2015年~2019年季均70.9%的水平,但逐季回升。前三季度,居民可支配收入累计实际同比增长5.9%,比实际经济增速高0.7个百分点。
二是宏观政策对经济恢复持续提供支撑,且国内通胀和中央政府债务水平较低,加码财政、货币支持依然有条件。尤其是2024年美联储货币紧缩进入拐点,将缓解中国资本外流、汇率调整压力,进一步打开国内宏观政策的自主空间。2023年9至11月,外资恢复连续净增持境内人民币债券,其中11月净增持2513亿元人民币,刷新单月增持纪录。年末,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较年内低点反弹了3.5%。
三是在美联储加息周期结束、美国经济“软着陆”背景下,欧美企业补库存有望拉动中国外需回暖。尽管 2023年中国外贸出口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同比下降,但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地位依然稳固。2023年前三季度,中国出口的全球市场份额为14.2%,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前11个月,出口数量平均同比增长3.6%,远高于世贸组织对全球货物贸易量全年增长0.8%的最新预测。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11月,中国的出口(美元计价)同比增长0.5%,结束“六连跌”,其中对美出口增长7.3%,为2022年8月以来首次正增长。
四是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继续为经济发展蕴育新机遇。培育增长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助于对冲旧动能回落、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中国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人工智能、商业航天、量子科技、生物制造等领域技术加快突破,绿色发展推动生产消费加速转型。2023年前11个月,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0.5%,高出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速7.6个百分点;太阳能电池、服务机器人、集成电路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44.5%、33.3%、27.9%;高技术产业占全国吸引外资比重为37.2%,较2022年全年提升了1.1个百分点。 
“士气可鼓不可泄”。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连续三年谈及预期问题后,要将前述经济发展潜力转化为实际效能,还需要脚踏实地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重点做好以下工作,切实改善社会预期:
首先,要加大宏观调控力度,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当务之急是要推动经济运行回归长期趋势值或潜在增速。为此,除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精准有效外,还要政府进一步发挥最后借款人角色,积极的财政政策适时加力、提质增效,保持乃至加大财政支出强度,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其次,要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保持财政金融稳健运行。必须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统筹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同时,无论是房地产健康发展新模式,还是地方化债长效机制,都应该有一个较为清晰的框架,并着手一些基础制度建设。
再次,要针对市场急难愁盼的问题,落地一批实质性的改革开放重大举措。如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在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平执法、权益保护等方面落实一批举措;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着力破除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放宽电信、医疗等服务业市场准入,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认真解决数据跨境流动、平等参与政府采购等问题;切实打通外籍人员来华经商、学习、旅游的堵点。
最后,要提高政策执行力,增强政策的获得感和认同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不折不扣、雷厉风行、求真务实、敢作善为抓落实。会议要求,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特别强调要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一致性评估。归根结底,就是支持性政策靠前发力、收缩性政策慎重出台。
(作者系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

作者:管涛
编辑:王晓霞
运营编辑: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