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观点 -> 论坛成员
金融市场中的分工和责任推诿现象
作者:周小川    发布:2004-10-21    阅读:3330次   

 近年来,国际上自安然事件后,又发生了世通公司等一系列公司丑闻,接着又出现了帕马拉特事件,与此有关联的还有阿根廷经济金融危机。从这些事件出发,也从成熟市场、新兴市场上热点事件的角度出发,我们来讨论一下金融市场中组织结构及其分工和责任划分的问题,提出我国金融改革在处理类似问题时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

  一、国际焦点事件

  (一) 安然事件和会计师行业

  在经历了安然事件后,国际经济界对于防止类似事件的倾向性意见应该说是很清晰的。

  首先是对在安然事件中的会计师事务所安达信公司产生了疑问。主要疑问是安达信公司的审计服务和咨询服务是混在一起的,中间有利益关系;另外安达信公司的上层和安然公司的上层在某些方面还有一些利益上的联系。

  其次是关于会计准则,会计准则有国际会计准则(IAS)和美国会计准则(US GAAP)。与国际会计准则相比,美国会计准则制订得非常详细,能够让人一下子深入到细节中,但是存在的问题是总原则反而不那么清晰,过分关注细节反而使得人们忽略了总的原则。

  第三,涉及到究竟谁监督会计师事务所。在过去会计师事务所是比较独立的,有自律性协会,现在觉得它们的自律性不够,于是美国证监会(SEC)成立了"上市公司/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它从成立、扩大预算、增加人员等,均引起国际的关注,甚至为了请它的主席还曾导致美国上一任证监会主席的下台。可见,在安然事件后,对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督是一个很严肃的事情。

  回顾安然事件,大家可能会发现,在安然公司出事后,相关的金融组织机构都试图推诿责任。从经济学角度看,推诿责任是一种微观现象,在其背后有机制上的必然的道理。人人都存在推诿重大责任和分享利益的动机,值得注意的是,推诿责任的微观现象有可能在英美金融市场中表现得更为突出。在英美体系下,金融组织结构中越来越细的专业分工使得金融市场中组织机构之间推诿责任更有借口。举例来说,无论是银行贷款还是公司上市发行股票、债券,银行和投资者都承担着比较大的风险。为了降低风险,引入分工负责和相互制约,金融服务业的专业越来越细。例如,公司要发行证券,牵涉到法律方面的合规性事务由律师事务所负责;财务方面的真实性由会计师事务所和会计师来做;涉及到房地产等不动产的资产评估的业务由专业的评估所来完成。为了防止某一专业化公司做得不好,有的时候一项业务还请几家同时做。例如,在公司收购兼并业务中,收购兼并双方均会请财务顾问,不同公司的财务顾问可能是不同的事务所。

  从好的方面讲,专业分工使得专业工作越做越好,并建立了机构之间的分工和制约关系。但是也有一个问题值得重视,实际上,这个链条上大家都有推诿责任的动机和可能。安然出问题后,安然公司可以将会计报表的问题推脱给提供审计服务的安达信公司;安达信公司说其中一些特殊目的机构(SPV)的事情它并不清楚;美国证监会说它已履行了信息披露监管,但它没有较强的会计监管队伍。总之,金融市场中的各方都会试图推卸其责任。

  安然事件中,由于安达信是犯错的焦点所在,整个事件的处理方式是以处罚安达信为热点。但是,随着萨班尼斯-奥克斯利(Sarbanes-Oxley)法案的出台,我认为对安然事件的后续处理,有了一个比较正确的回归,即把责任引向公司治理,强调公司治理的完善,同时强调CEO的刑事责任,强调以后大公司的CEO必须对类似事件负责。

  从会计师事务所行业来看,在安然事件前,世界知名的五大会计师事务所:安达信、普华永道、毕马威、安永以及德勤,应该说,国际性会计师事务所这个市场的竞争已经呈现出寡头垄断的市场特征。尽管世界各国的小会计师事务所很多,但是一般大型的金融业务和资本市场业务都是找五大所来做。关闭安达信,使得会计师事务所从五大变成四大,竞争和选择更少了,并没有解决会计师事务所的尽职问题。在安然事件后,很快又出现世通公司事件。如果追究该事件,依然可以看到有关会计师事务所存在的失职行为。随后又有几起类似事件,再采取关闭措施已经不大可能了。

  从会计界来看,如果按照处理安然事件的做法比照处理的话,可能其他四家也有被关掉的危险。但是,今后如何对待会计师事务所市场的寡头垄断格局?关闭会计师事务所后如何解决金融市场上制约机制的缺失?如何防止专业化服务水平的下降?如何避免关闭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对金融市场信心的负面影响?对这些问题的顾虑,使得在安然事件之后的其他事件中,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处理方式基本是撤换管理责任人、罚款或者改组的方式。甚至开始有人提出,当时不应该关闭安达信,因为关闭会计师事务所会导致专业化服务减少,竞争减少。

  (二)帕玛拉特事件和评级行业

  2003年9月开始曝光的帕玛拉特事件,虽然目前整个图景还不清楚,但是观察该事件可以发现债券发行中评级公司的责任问题。标准普尔在帕玛拉特的债券发行中,为其进行了债券评级。从目前的外部评论看,标准普尔当时对它的债券评级是存在问题的,这种问题或者是专业质量方面的问题,或者是存在于其他方面更不好的问题。标准普尔的投资评级使得承销商和很多投资者受到误导。由于欧洲实行的是全能银行制度,因此一些欧洲银行参与了帕玛拉特债券的承销。事实上,某些银行在承销帕玛拉特债券的过程中,可能已经发现该公司存在一些问题,但是为了不使债券砸在手中,它们反而加紧售出帕玛拉特债券。虽然事后投资者对银行进行了批评,但是因为金融市场上有分工,受到批评的银行可以将责任推给评级机构。

  即便在安然事件中关闭了安达信公司,值得注意的是,安然事件中最后的损失基本还是由投资者所承担,这是由会计师事务所的财务性质所决定的。安达信公司虽然是实力很强的大会计公司,在某些会计、审计业务方面还需要承担无限责任,但是会计师事务所的资本金,和其所承担金融交易的规模是无法相比的。评级公司与此类似,如果帕马拉特债券投资者有损失,加上债券承销商的损失,最后也基本上不太可能由标准普尔公司赔付,最终必然还是要由投资者自己来承担。

  (三)阿根廷金融危机

  阿根廷金融危机拖累了数个国际性大银行,可能是有史以来对国际性银行造成最大损失的案例。如果追踪整个事件的过程,不难发现当初贷款时,都曾经有专业机构、组织为阿根廷提供了支持性意见。但是事情的结果依然是,参与贷款的债权银行,最终无法推掉这些风险,自身不得不承担高额的损失。

  上述事例表明,金融机构在从事大型业务时,往往责任重大,因此希望有专业化公司的介入来减少风险和分散自己需要承担的责任。值得注意的是,不论金融市场组织结构如何安排,体制如何设计,有些债权人,特别是商业银行和最终的投资者,在遇到问题时,不管有无责任可推卸,最终都要自己承担损失。

  二、我国市场建设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众多观察中国金融改革的角度中,有一个角度的观察认为,中国在过去一段时间内,银行业之所以出现较高比例的不良贷款,资本市场上之所以出现较多的上市公司欺诈行为,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企业客户的诚信程度不够,进而归结为整个社会诚信体系没有建立起来。因此,相应的对策是,应该通过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改进客户群体的不诚信状况。当然,要看到社会信用体系建立的长期性。同时,在建设社会信用体系过程中,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和金融组织结构之间的社会责任划分是一个需要特别小心处理的问题。

  (一) 我国金融市场实例的启示回顾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可以看到我国金融业组织结构和责任划分中曾经出现的种种问题。我国在20世纪90 年代初开始建立上海和深圳沪股票交易所,其后逐步加大了公司上市发行的进程。从为资本市场提供专业化服务的会计行业来看,我们目前的审计和会计服务相比早期有了很大进步。但是如果回顾90年代,我们会发现,当时的审计和会计服务存在的问题非常多。事实上,90年代初发展股票市场时,各个方面的前提条件都不够,但是我们还是要向前发展,因为不发展就没有动力去改进那些相关的配套的条件。

  如果把当时的招股说明书和会计财务报告拿到今天来看,人们就会发现两个非常明显的问题。一是当时的会计准则问题较多。当时的会计制度还具有计划经济的色彩,较多为国家收税考虑,很难准确反映公司财务状况,不可能为投资者提供完整、准确的投资决策信息。按照当时会计准则所做的企业财务报告,看起来更像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企业财务报表。这样的财务报表是不是能给投资者提供足够、有用的信息以进行投资判断,是有很大疑问的。

  在资本市场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的会计准则曾经有过两轮比较重要的改进。一轮是在1993年,我国出台了新的企业财务通则和会计准则。第二轮是在亚洲金融危机后,我国开始加快改进会计准则,财政部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做了很多工作,使得会计准则进步比较大。目前,我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相比,主要是在复杂金融交易方面,包括在金融衍生品,比较欠缺。但在原则上,凡是中国会计准则没有规定的问题,都可以运用国际会计准则(IAS)。

  二是当时的会计师事务所问题较多。当时的会计师事务所曾被描述为"三无组织",即"无品牌,缺乏多年积累的声誉";"无足够的专业水准,人员不够专业","无传统,缺乏多年积累形成的诚信和内控"。在资本市场发展的初期,为资本市场提供服务的会计师事务所多数都是新成立的。当时新成立的会计师事务所又常常是结构非常松散的组织。几个会计师组成一个所,使用同一招牌对外招揽业务,实际以单干为主,年终报酬和个人所揽业务直接关联,缺乏严格的内部控制和内部管理,并不是一个内部很完善的组织。即使到目前,依然可以看到某些律师事务所和会计师事务所,存在组织松散的特点。人们可以观察到,国际知名会计师事务所一般是与此不同的:国际知名的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有非常严格的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培养,有自己严格的传统;有严格的内部控制和管理体系;要求所有员工要最大程度尊重公司声誉,从经济角度强化员工对公司声誉的珍视,使得员工所作的任何可能对公司声誉有所损害的错误,都是得不偿失的错误。

  新兴市场上会计师事务所的初生性及其组织结构的松散性,使得新兴市场在短期内难以形成可充分信赖的会计服务,金融交易所需要的专业化服务组织可能需要相当长的发展阶段才能逐步成熟。显然,在我国的金融改革发展过程中,金融市场所需要的金融专业化服务机构在短期内可能还难以成熟,短时间内可能难以形成与那些实力声誉都过百年的专业化服务公司相当的机构。在这个等待过程中,可能有两个解决办法。

  一个办法是加速培养自己的金融服务中介机构。另一个方法是,引进和利用国际中介机构,包括合资建所。但是利用国际中介机构也会带来另外一系列问题。首先,本国的会计准则是否符合国际标准。如果本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存在较大差异,往往需要外来机构必须首先考过本国的会计准则,取得相应的本地从业资格。其次,可能本国的专业组织机构会有一些呼声,希望寻求本国政府的保护,甚至还可能将问题提升为民族产业发展的高度,提升到解决就业的问题。当然,保护本国产业是可以的,但可能付出的代价太大,因为专业化服务机构所保护的就业人数相对比较小,但是其所涉及的金融交易数额往往十分巨大,一旦影响质量和信心,隐含的代价十分高昂。

  (二) 公司治理和市场供求关系

  我国专业服务公司的报告质量问题与专业化服务的委托来源直接有关,更深层分析,它实际涉及到公司治理问题。在成熟市场经济且所有制多元化的条件下,专业化服务的需求主要来自于所有者和投资者。大型公司董事会下设有审计委员会,由审计委员会决定聘用审计公司,通过外部的、独立的、第三方审计,所有者实现对经营者的监督。在资本市场上,投资者也要求看到真实、独立的第三方审计提供的报告。

  而回顾90年代,人们可以发现我国的公司治理尚处于初建概念的状况。由于产权不清晰,在大量企业中存在内部人控制的问题。在我国金融专业化服务市场上,市场需求方往往来自于管理层,总经理之所以需要会计师,往往是为了完成某一项金融交易,例如获取银行贷款、进行公司债券或者股票的发行。在上述情况下,从需求方看,公司管理层可能愿意出钱获取好的评级、好的会计报告,从供给方来看,大量松散的、没有品牌的事务所迫切追求业务成长及其带来的收益。在上述内部人控制结构中的市场供求和委托关系下,出现严重失真的倾向情有可原。

  要改变上述业务委托关系和市场供求格局,需要一定的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是,要进一步明晰产权,改进公司治理。同时应意识到,股东和投资者的利益能够真正突出,还需要较长的时间。如果制度没有搞好,就会有人钻空子。只有建立了强有力的监管措施和明晰的惩处机制,且不断淘汰和铲除作假者,整个专业化服务行业才能逐步改进。需要特别明确的是,这些均需要经过长时间的成长和考验。

  三、国际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

  金融业组织结构分工和责任划分涉及到金融改革中的体制取向和制度建设。在整个1990年代,国际上最热门话题之一就是公司治理。对公司治理的研究,实际导致了两种迥异的体制模式,即英美模式和以德国为典型的欧洲大陆模式。日韩模式另有不同,在实质上略接近于欧陆模式。

  从英美模式来看,英美的专业分工非常细,由此具有以下特点:首先是信息充分披露,英美模式中有一系列信息公开披露的法律,在这种法律框架下,每一个专业服务机构都能在其领域发挥相应作用;其二,英美模式建立了明确的规章制度和法律体系,来制衡参与业务的各专业服务机构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三,英美模式中商业银行与公司客户之间的关系是"保持距离型"的;最后,不同的专业服务机构有不同的监管和自律组织。

  而欧陆模式、日韩模式和英美模式存在较大的不同。欧陆模式中银企关系紧密,信息内部化程度高,贷款所依赖的主要信息并非公开的外部信息,而是企业内部信息。在欧陆模式中,全能银行制度下的这种极其密切的银企关系,使得银行掌握了大量的企业内部信息。类似的制度安排同样可以在日韩模式中发现。在上述基础上,欧陆模式中金融机构对公司客户形成了"控制导向型"的银企关系,金融业的混业经营模式与此也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从基础上来看,英美模式和欧陆、日韩模式存在很大的不同。银企关系发展传统直接影响了各自金融业的发展走势。回顾历史,欧陆模式和英美模式均有着不同的历史渊源和不同的法律体系。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时期,欧洲和日本都开始学习英美模式。但是随着安然事件的出现,国际上又开始重新思考、分析两种模式的差异。

  值得注意的是,两种模式中对于信息主要应来源于外部还是内部,存在较大的差异。我国在银行业改革过程中,就信息倾向于来自外部还是内部进行模式选择时,必须充分考虑自身的银企关系传统,必须充分考虑信贷市场和资本市场发展的关系。显然,在英美模式中,资本市场发展较快,而在欧陆模式和日本模式中,资本市场发展较慢。资本市场较发达,意味着公开信息较丰富,也意味着商业银行的贷款更集中于针对公司客户的短期流动资金贷款和针对个人客户的住房和消费信贷。相反,资本市场欠发达,意味着公开信息不够丰富、广泛,商业银行对公司客户大中长期资金业务占比重较高,需要对公司客户持有更为慎重和深入的了解。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我国的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有一种非常奇特的比例关系。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国会比较强调资本市场的发展问题。从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情况看,走的是信息公开、通过专业化服务机构分担责任的模式。从商业银行的融资媒介角色来看,至少到目前,我国的银行较多地依赖于内部信息,随着企业选择银行的自由度的扩大,银行间信息共享的需求加大。依靠公开信息的这种发展模式是有利于发展金融业专业服务机构的,必须注意的是,良好声誉的专业化服务机构的产生、专业水平的发展、人才的逐步培训以及传统的积累形成,都需要时间的考验。同时为了形成不同专业机构之间的相互制衡,还需要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不管长期上做何种体制选择,中近期的体制选择还需要更为脚踏实地,还需要更为细致地考虑路径依赖的影响。

  四、如何建立我国的融资信用体系

  简而言之,体制选择时需要考虑的优劣、背景、路径、经验等因素确实是很多的。我在这里提示在研究过程中应得到重视的几个角度:

  1、关注金融市场中的分工和责任推诿现象,在我们的制度设计中应避免过多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

  2、机构的成长和诚信传统的形成可能需要的时间要比预想得更长;

  3、任何体制都有优缺点,需要注意背景、路径依赖并做出取舍,想用"抓中药"方式,既把优点都抓来又没有副作用是不太可能的。

  4、在重视信息系统对诚信建设的积极作用的同时,应重视公司治理及其责任;

  5、银行业需要加大内部改革的力度,当前防止大量出现不良贷款还需立足于自身建设;

  6、银行间的客户信息共享已渐成共识,这一点有利于当前信用体系的初建;

  7、未来在多大程度上将依赖于公开披露的外部信息,涉及各项体制选择和制度建设;  8、在鼓励、支持第三方提供信用咨询服务的同时,还需解决众多的配套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