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观点 -> 论坛成员
中国当前经济增长遇到了什么问题?
作者:刘伟    发布:2005-03-23    阅读:3157次   
 当前中国的宏观经济增长概括来说,宏观方面遇到的主要矛盾,或者说矛盾的特殊性质概括起来三个方面,三大矛盾,正是因为三大矛盾,使宏观经济运行失衡比八十年代、九十年代不同,情况更加复杂,所以对宏观调控政策的要求都有跟过去不可比的特殊方法。
  
 这种复杂性概括起来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中国当前经济是经济增长速度并不过快,但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确实是过快,增幅确实过大,导致经济当中一系列的矛盾发生。为什么这么说?我们可以简单的检讨一下。当前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并不过快,为什么?03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是9.3%,最初公布是9.1%,下半年我们有一个调整,9.3%。04年我们现在公布的速度是9.5%,也就是说现在中国经济增长是超过了9%,大概是在9.3%-9.5%之间。这样的增长速度快不快,有人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超过9%就快了,意味着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增加的过快,投资和消费需求增加的过快意味着物价上涨的压力过大,意味着严重的通货膨胀将会发生,要求经济政策紧缩。所以对形势的判断直接关系到对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有人说过了9%可能就过快了,有没有根据?有一些。比如说跟当代世界经济增长相比,特别是跟发达国家的速度相比,再比如说从中国现实当中的一些矛盾入手分析,也相当有说服力。但是为什么我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超过9%,在9.5%上下不算过快呢,我们从实践,从中国历史来看,改革开放26年,从78年到04年,这是26年的时间,这26年里中国平均经济增长速度是9.4%,那就意味着中国现在的经济增长速度正好等于26年中国经济增长的平均速度,如果说现在经济增长速度过热,是不是等于说这26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始终处于过热当中?这显然不符合历史事实。再一个方面,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发达国家经济增长速度如果超过5%、6%恐怕就很热了,恐怕通货膨胀的压力就很大了,但是注意到没有,美国GDP的量是你中国GDP量的九倍以上,基数不一样,他基数那么大,增长到5%可能就受不了,格林斯潘就要极大提高存贷款的利率了。中国现在才人均一千美元,现在不发展还等什么时候?
  
 在统计数据上,我们老说经济过热过快,或者不过热不过快,但是什么是热什么是快,总得有一个标准,有一个量的大体标准,有人在争论这个问题时是感觉,并没有一个数量上的概念。我们从统计学上做了一个分析,这26年中国平均经济增长速度是9.4%,我不知道在座的同学有没有学统计学,实际上这26年真正达到9.4%的年份很少,大部分是在9.4%上下波动,因为是一个平均数,这些年份的增长率加在一起进行平均算出9.4%,实际每年都可能在9.4%上下波动。我们计算波动的标准差,以一个标准差为正常波动的允许范围,做了一个统计学上的处理、分析,分析的结果是这样,中国经济增长平均速度是9.4%,按照一个标准差作为正常波动的范围,中国经济增长实践表明是3%,中国平均增长速度是9.4%,3%是正常波动范围,只要不超过12.4%就不是过热,往下减中国经济不是低于6.4%就不算是过冷,6.4%到12.4%这在中国经济增长里是属于正常波动。中国26年历史实践看,还是从中国经济发展阶段和国外发达国家发展阶段对比看,或者是统计学上的数据处理比较看,中国目前的经济增长速度并不过快,属于正常的。当然这些都有争论,我的这个观点和樊纲教授就不太一样,我知道他的观点认为中国经济是有过热,我是认为总量上不过热。前不久我们在北京开会,就这个问题还讨论过。
  
 总量并不过热的同时,中国经济确实是有结构的问题,突出的矛盾就是固定资产投资方面确实是增幅过快了。为什么也么说?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认识。一个是从数字上,一个是现实的感受上。数字上,中国改革开放26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平均每年是13.5%,从78年到04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是13.5%左右。我们也给它做了一个正常波动范围,所谓平均数上下波动的标准差计算,我们计算的结果是中国固定资产投资现在的正常波动范围是10%。什么意思呢?就是平均每年平均增长13.5%往上加10%,23.5%,中国固定资产增加幅度上限不超过23.5%就不算过热,下限减10%达到3.5%,只要不低于3.5%就不算过冷,属于正常波动。我想问一句,固定资产投资正常波动是3.5%-23.5%之间,经济增长正常波动范围是12.4%到6.4%,说明什么问题,说明现实中中国固定资产投资波动性比经济增长的波动性大,所以我们说固定资产投资按照这样计算下来,现在的现实03年固定资产的增幅是26.7%,刚才我们也说了,固定资产投资正常波动的上限是23.5%,明显是超过了上限。04年第四季度的数字,我还没有看到,但是04年9月份的数据已经有了,一到九月份固定资产的投资增幅是28%,那也就是说04年全年的数字下来也就是28%左右,因为04年第四季度的固定资产投资不仅没有下降,而且略有反弹,这都明显超过了23.5%正常波动的上限。从统计数据来看,固定资产投资这一块确实是增幅过大。这是一个方面,从统计数据看。
  
 另外一个方面,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过大从现实感受来看,数字可能骗你,但是生活的感受不会骗你,这两年大家都有强烈的感受,在固定资产投资领域里,一个是重要的投资品,特别是钢材、铝材、水泥等,最近两年里需求是一涨再涨,价格一升再升,并且是在高价位上波动。而且以钢材为例,我们的需求量这么大,价位这么高,有时候有下降,但是总的价位并不低,中国钢材的需要量一年在市场的投放量是二亿五千万多吨,自产是二亿二千万吨,进口三千万吨。这个量占世界全年全球钢材消耗量的35%。现在我们钢材的消耗量超过了美国,排在世界的第一位。我们为了炼钢,在全世界买进铁矿砂,全世界铁矿砂贸易总量中我们一个国家买进的量占到60%以上,现在全世界各个码头的散货货船多一半在给中国运铁矿砂,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的钢材还是供不应求,钢材的价格一涨再涨,这么大的供给量你想想不得了。这种重要的投资品,钢材、铝材等投资品价格上涨,又是高耗能的,投资品一紧张,接下来电力就会紧张,现在中国电力紧张到什么程度呢,03年是26个城市拉闸限电,04年是27个城市拉闸限电,包括广东,广东也是缺电的地方,因为经济发展速度比较快,山东、浙江、江苏这些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比较快的,普遍在闹电荒。
  
 有人将这归罪于朱总理,因为他在任上没有批准一个大的火电项目,我想这不公平,说现在是电的供给不足所以现在电荒,但是给你另外一个数看看,中国现在发电总容量二亿五千多万千瓦,排在世界第二位,其次于美国,日本一年是1.8亿,现在我们是2.5亿,已经超过日本,GDP量仅仅相当于人家的五分之一、四分之一,单纯从电的装机容量来说不少。所以我们说不能单纯将电荒归罪于哪一届总理在那年那年没有批大的火电项目,可能有这个因素,但是不能作为唯一的或者主要的原因,首先是中国耗电问题生产的节能问题,这就包括体制等各个方面。不管什么原因,现在中国普遍在闹电荒,电力紧张,在现有的体制和技术下,毫无疑问是和你的固定资产投资密切相关。电一紧张,大家知道在中国煤炭就紧张,因为中国的电是这样,核电比例很少,水电比例也不大,水电只是用于调峰,中国的主力电就是火电,煤炭很紧张,为什么煤矿事故不断.电一紧张煤炭就紧张,煤炭一紧张铁路、长途汽车的货运能力就紧张。
  
 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是不产煤的,中国的煤炭是产在东北、西北、华北,所以是北煤南运,中国的体制又有一个特点,全国各个电网之间并没有连网、并网,意味着我在北方煤矿发电不能通过输变电技术来到南方,所以各个区自己要发电,现在在南方发电和北方坑口发电差了两毛钱一度电,主要是在运输费上。铁路的货运能力70%是运煤,所以煤炭一紧张我们的货运能力就紧张,尤其是铁路货运。还有我们的油荒,现在我们探明的油气不到20亿吨,按照目前中国的开采能力,大体上是13年开采完毕,如果再有新的勘探另当别论。现在我们拼命在想别的方法,海上石油,增大勘探的力度,另外到海外买人家的油田,海外投资。现在俄罗斯也不允许中石油、中石化投资他们的石油企业,特别是不允许控股,成为大股东。我们包括买国外废弃的老油田,中国有一项技术世界领先,就是改造老油田,国外一般油田采完差不多就不要了,中国拿来有办法,注水什么的还能搞出油来。我们现在还有一个问题,从进口原油来说进口一个亿,资产每年一亿五千万吨,进口一亿,加在一起是二亿五千万吨,而且进口的差额还在不断扩大。
  
 我们进口油65%集中在中东,比较单一,中东一旦有问题,对我们整个经济能源战略安全威胁很大,所以我们也想多元化,比如说委内瑞拉,现在我们跟委内瑞拉谈的比较多。再比如说我们最近跟俄罗斯、跟独联体周围的这些国家,我们也是在谈,能不能石油进口多元化,特别是俄罗斯,俄罗斯现在的管道也很难说,跟我们扯皮也是很厉害,开始不同意走我们这里,后来谈说走一条辅线,从北下往南走,在中苏边界走一条辅线给我们。但是这块油田在西欧部分又在修另外一条管道,测算一下这个油田的产量,同时支持不了两条管道,那你什么意思?这条管道走我们这边,一年可以给我们二千万吨的标准油。
  
 统计数字可能骗你,但是经济的实际感受骗不了你,这二年中国重要的投资品和投资需求相关联的煤、电、运、油等一系列的东西确实是紧张。这种紧张的局面恐怕的确是反映出了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过快的矛盾。现在宏观经济突出的矛盾,就是总的经济增长速度并不快,但是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过快,本来这应该是方向一致的,一个国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或者过冷是导致经济增长速度过快或者过冷的原因。但是我们不一样,导致宏观经济选择很难,到底现在是紧缩还是扩张,宏观经济政策是两大方向,一个是方向,刺激需求,放松银根,增大财政支出,一个是收缩,提高存贷款的利率,收紧银根。你说现在中国的经济,从宏观经济层面来说,是扩张还是紧缩?要是紧缩,我们现在的经济增长也就是一个平均速度,一紧可能经济增长速度就掉到平均速度之下了,一系列的衰退,特别是前些年的衰退局面、不景气局面、失业率升高的问题可能会更加严重,不敢紧缩。实际上现在我们恢复到平均速度,是98年到05年积极的财政政策刺激经济的结果,好不容易拉上来现在一棒子打下去也不合适。但是如果说现在不紧缩,采取扩张,进一步刺激需求,刺激经济也有问题,为什么?固定资产投资这一块的增幅已经相当大了,供求矛盾的紧张局面已经相当严重了,进一步刺激需求可能会导致整个国民经济产生严重的通货膨胀。
 
 这使我们的宏观经济决策变得非常困难,这和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完全不同,我们现在的问题是扩张扩不得,紧缩又不敢,是这样的一个复杂局面,这是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局面失衡的第一个表面,总的经济增长并不过热,但是固定资产投资确实过快。
   
 刘伟:刚才我们讲到第二个大问题,中国当前经济增长当中发生了什么问题,我们讲到第一个问题,总的经济增长速度并不快,但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确实过快。第二个问题,物价总水平并不高,但是通货膨胀预期值和通货膨胀结构性上涨的压力非常大。为什么这么说呢?03年我们公布的物价总水平上涨指数是3%,04年物价指数,消费品物价指数3%,投资品物价指数5%,平均算起来大体上在4%左右,但是03年经济增长9.3%,04年9.5%,也就是说9%以上的经济增长,3-5%一位数之内的通货膨胀,这应该说是典型的高增长低通胀。这么高的经济增长速度,通货膨胀率就在一位数之内,这绝对是很低的物价上涨率。为什么说现在的物价水平很低呢,现在3-5%的物价水平远远谈不上严重的通货膨胀,只能说是刚刚摆脱了通货紧缩的阴影。为什么说呢?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或者新中国建国以来,通货膨胀指数最高的年份是94年,有记录以来。因为92年到93年上半年当时中国掀起了非常猛烈的大干快上投资浪潮,投资需求迅速膨胀,拉动投资品的价格显著上升,投资品价格上升之后消费品工业成本上升,消费品的价格就要上升,价格上升之后全社会的水平就要提高,工资水平普遍提高之后全社会的费用和成本就要上升,全社会的收费率和价格就要上升,我们将这样的情况叫做需求拉动和成本推进共同作用的通货膨胀。
   
 到93年上半年,通货膨胀的压力就非常大了。93年7月,为了防止恶性通货膨胀,为了控制通货膨胀,中央就紧急出台了宏观紧缩调控的措施,我们当时叫双紧,紧缩财政、紧缩货币、收紧银根,提高存贷款的比例,甚至高幅度的提升储蓄率,就是使社会上居民的个人可支配能力降低,使需求降低,使物价水平得以控制。93年7月中央出了及刹车的双紧宏观调控。任何政策从出台到管用有一个时间延后,时延或者时滞,我们测算了一下,是7个月到24个月,美国是6个月到18个月,任何国家都有,只是看你的体制流畅程度,93年7月我们宏观紧缩性的政策出台,94年创造了建国以来通货膨胀的最高指数,当时商品零售物价指数超过了24%,大城市消费品物价指数达到了30%以上,这是共和国有史以来最高的,但是95年、96年继续紧缩,连续紧缩了50多个月,一直到98年上半年,连续双紧,取得了显著控制通货膨胀的效果。95年的物价指数从上半年的24%下降的15%,96年下降大8%,97年3%,97年当时全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是8.8%,高增长,物价指数是3%,低通胀,所以当时我们宣布中国经济实现了高增长低通胀的软着陆。
   
 93年全年物价指数是3%,实际上按照月份计算,93年从第十一月份开始算,物价比上一期的物价水平不是上涨,而是绝对的下降了。从97年11月份中国的物价进入负物价,连续将近30个月,一直到2000年,中国的物价基本上是在零物价或者零物价以下也就是负物价。所以国外评论中国经济,认为中国经济经过五十多个月的宏观经济紧缩,到98年之后已经不再是通货膨胀问题,而是通货紧缩问题。物价不上涨,是负的了,通货膨胀是什么?我相信大家在岭南学院的训练,宏观经济学的概念已经有了,昨天樊纲教授也讲了,通货膨胀是一种税,是一种坏税,是政府利用发行钞票的权利对社会的一个盘剥和掠夺,本来是社会的财富,但是政府抢到自己的手里。
   
 我们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比如说我们这个社会今年生产了一百个产品,印了一百块钱,通过国家银行的信用体制,流到社会上去了。这个社会上一共三个人,一个是政府,一个是企业,一个是居民,社会经济主体就是这三个。三个人分这一百块钱,政府通过税收收了30块钱,企业通过经营赚了30块钱,老百姓通过打工赚了40块钱,反正一百块钱瓜分完毕,一共是一百个产品,流通中的货币是一百块钱,这个时候的产品价格是一块钱一个。现在政府通过税收拿了三十块钱回来,突然发现这三十块钱只能买三十个东西,他发现人太多了,根本不够吃,也就是说这三十块钱不够花,怎么办呢?那些钱已经分给老百姓和企业,人家已经赚走了,也不能去抢啊,但是怎么办呢?还有一个政府,因为他还有印钞权,再印一百块钱,就不给大家了,就直接给财政部,财政部拿这一百块钱直接买东西,这个时候产品还是一百个,但是流通中的货币是二百块钱,物价从一块钱一个变成了二块钱一个,什么是通货膨胀,经济学家可以做各种各样的定义,什么东西都贵就是钱便宜。国家才是制造通货膨胀的真正根源,因为只有他才有印钞权。这时就有一个问题了,老百姓本来赚了四十块钱,可以买四十个东西回来,但是现在只能买二十个,贬了一半,企业赚了三十块钱回来,但是现在只能买十五个东西,本来老百姓和企业的财富被政府抢走了,因为他多印了一百块钱。任何一个对社会负责任的政府,都不能搞积极的通货膨胀政策,就是这个道理。
   
 通货紧缩比通货膨胀更坏,按照一般的道理,钱贬了不好,钱升值了应该是一个福音啊,是不是这样?不是,是比通货膨胀更大的灾难和危险,因为通货紧缩是物价水平下降了,前提是这个社会的需求减少了,需求疲软,需求一减少、一疲软,意味着工业和商业企业的销路不畅,卖不掉东西,就等于企业的产成品库存增多,企业资金周转速度放慢,在企业的会计帐目上有一个应收未收款就增大,现在我们俗称叫三角债,相互拖欠,到期债务就还不了。按照有关法规到期不能偿债就进入破产程序,这意味着破产、停产、半停产的企业增多,这一增多经济增长速度就放慢,经济不景气、经济箫条,失业率就上去了。所以为什么说通货紧缩比通货膨胀更可怕,因为通货膨胀使老百姓口袋里的钱不值钱,但是通货紧缩使社会上更多人没有钱,使失业队伍越来越大,带来的社会矛盾和对社会的冲击那要比通货膨胀严重的多。所以我们说通货膨胀不是好东西,但是通货紧缩更坏。从98年之后中国进入通缩,为了治理通缩,从98年的6月份开始刺激需求,扩张经济,拉动增长,增加就业,尤其是活跃内需,所以我们采取了扩张性的财政货币,增大财政支出,安排特别国债,99年我们国债项目就是一千多亿,每一年二三千亿的财政赤字,特别01、02年,尤其是02年到03年上半年货币政策跟上,放松信贷规模,增大流通中的货币。这种积极的财政政策和扩张性的,特别是02到03年上半年显著的货币供给速度提高,就使得需求得到了很大的刺激,经济有所恢复。在这样的情况下物价水平有所回升,回升到什么情况呢?其实01、02年中国的物价也刚刚是摆脱零物价,也就是1-2%之间,到03年3%,04年是3-5%,说老实话也就是刚刚摆脱了通货紧缩和零物价的困扰。所以我们整个物价总水平并不高,而且你要知道现在的物价水平,3%-5%的物价水平前提是从98年开始到02年5年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放松银根的货币政策,好不容易我们将物价从通货紧缩的陷阱里拉上来,拉为正物价,这个物价水平并不高,远远谈不上通货膨胀严重问题。
   
 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物价水平不高,但是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以及结构性上涨的压力非常大,先看企业主和厂商,重要的投资品价格以及煤电油运价格都在涨,厂商的成本在增加,包括土地价格,这一系列的因素使得厂商不会认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成本会大幅度下降,只看到上涨的压力,所以他们会考虑到未来的价格上升。对于家庭主妇、消费者来说,几项大的消费品,主要农副产品现在的价格不仅没有降,大幅度或者显著的上升。04年粮食作物的价格,米、面粉平均涨了13%,肉类、家禽类、乳制品等都分别涨了20%、30%多。这可不是一位数之内,现在的问题是什么呢?农产品这么涨价,还是建立在04年中国农业大丰收的基础上,去年我们的农业大丰收,这么多年少有的,特别是去年的夏粮收的特别好,在农业大丰收的基础上主要农副产品的价格大幅度上涨,前年03年秋天,当时北京超市货柜上开始出现断档,包括米、面、植物油,当时特别紧张怕老百姓抢购,现在老实说老百姓真的抢粮起来,社会的抵抗能力很弱,因为现在老百姓家里不存粮了,谁放个百十来斤的米和面啊,不仅城里居民不存粮,农户也不存粮,过去农户有条件至少有一年口粮在那里,所以一旦要抢购,抢购的欲望是相当强的。不仅消费者不存粮,粮食流通部门也不存,零库存,减少流动资金的占用,所以闹起来很麻烦。

 不管怎样,给老百姓的现实是主要农副产品的价格上涨,有理由认为未来还会上涨。我们主要物价水平并不高,但是厂商以及消费者对未来物价水平认为普遍会上涨,还有房地产,老百姓对房地产的购买并没有放在消费里,是放在固定资产投资里,中国房地产上涨幅度可能排在世界前茅,如果每年给出世界十个房地产上涨最快的城市,我想中国至少有三到五个。

 又形成了一个矛盾,总的物价水平并不高,但是对未来物价的预期值和结构性上涨的压力非常大,这样的情况下使我们的宏观决策增加了困难,你说现在是紧缩还是扩张?如果是紧缩的话,实际上从98年以来,连续五年的扩张政策,好不容易将物价从负物价通货紧缩的陷阱里拉上来,现在也就是3%-5%之间,刚刚摆脱了通缩的困扰,又再紧缩,可能将整个经济又紧缩到通货的陷阱里。但是如果不紧缩,继续扩张的话,重要的投资品、重要的消费品价格是一涨再涨,再扩张再刺激投资和消费需求,很可能通货膨胀瞬间就发生。这是当前中国宏观经济矛盾失衡的第二个表现。
   
 第三个表现,经济增长速度的恢复十分显著,但是失业率不仅没有下降,却反而继续攀升。本来我们说从经济学的常识,宏观经济学的一般逻辑来说,如果经济增长速度迅速提高,其他条件不变的话,失业率应该是下降的,经济增长速度高说明经济活跃就业机会增加的快,可是我们的情况发生了,经济增长速度恢复的相当显著,98年到02年五年时间,中国平均经济增长速度是7.3%,明显低于改革开放26年来的平均速度9.4%。我们现在的经济增长速度,03年是9.3%,04年是9.5%,9.5%的速度比7.3%高出2.2%,也就是说我们比前两年明显得到恢复,从7.3%拉到9.5%,已经达到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平均水平,应该说恢复的速度和程度相当快,相当显著。但是你看了另外一个数字,1978年的时候,中国官方登记失业率,也就是城镇破产企业工人到社会失业保障中心登记注册领取有关失业保障金等等的劳动力人口,占城镇劳动力人口比例,我们叫这是官方登记失业人口,98年时是3.8%,不到4%,中国城镇劳动力一共是二亿多人,这就是八百多万人。到04年我们政策控制的目标,也就是说努力工作争取实现的目标,是使官方登记失业率不超过4.5%,估计可能达到4.8%,接近5%。这就有一个问题了,04年的经济增长速度是9.5%,比98到02年平均的7.3%高出2.2%,但是现在的失业率接近5%,比那时登记的3.8%反而高出了接近2%。为什么?可以从很多方面分析这个原因。比如说市场化,伴随着市场化的加快,竞争的加剧,各个企事业单位减员增效的速度会加快,过去大量的隐蔽性失业。还有工业化,产业结构急速变化,在这个过程中技术排斥劳动,资本排斥劳动,过去我们贷款一个亿的项目,可能雇一千工人,现在可能只雇几十个工人,要看行业、技术含量、资本密集程度,这是工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根据我国计委有关的测算,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新带来的就业岗位是240万个。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经济增长一个百分点,平均带来的就业岗位是一百七十多万个。现在我国经济增长一个百分点,新带来的就业岗位是九十多万个,不到一百万个。所以这就是市场化、工业化,伴随着深入的进程,经济发展、技术进步、资本密集程度、市场竞争程度自然就排斥劳动,虽然我们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恢复了,但是失业率不仅没有下降,反而上升了。我们这里仅仅讲的还是城镇,还没有讲农村劳动力,农村劳动力的失业更可怕,现在大概有五亿五千万的农村劳动力,一亿多到城市里,还有一亿多离土不力乡,很多农民没有离开家乡,但是已经离开了农业,进入了工业或者是其他服务业、制造业。还有三亿三千万多人在农村没有转移出来,还在种地,中国一共有多少亩地呢?中国满打满算,这几年我们大概减少了一亿亩地,现在充其量了不起18亿亩地,需要多少农民种,我们曾经搞了三个省的调查,东北我们找了辽宁一个县,东南我们找了浙江金华地区,西南我们找了四川昌西,都是传统农业地区。我们调查一个核心数据,一个农村核心劳动力,365天什么都不干,就种地,在现在的条件下可以种多少亩地,粗略分析的结果,中国农村一个整劳动力种十亩地没有问题,中国最多18亿亩地,了不起需要1.8亿农民去种,可是现在在土地上的农村劳动力没有转移出来的还有3.3亿,实际上就有1.5亿农村劳动力是在失业的。
   
 现在我们经济增长的速度明显得到了恢复,但是整个失业的情况没有改善,却反而恶化了,这时就有一个问题了,你说我们现在是紧缩还是扩张?如果是扩张,你的经济增长速度已经显著恢复,已经达到了平均水平以上了,9.5%,平均水平9.4%,如果继续扩张,就有可能继续超过12.4%增长的上限,导致通货膨胀严重,各种紧张局面矛盾的加深。但是如果不扩张,加以紧缩,对经济增长速度加以控制,但是失业率比你采取积极财政政策时不仅没有下降,反而上升了,继续紧缩,经济增长速度继续下降,那意味着其他条件不变,你的失业率会进一步恶化。怎么办?这就是中国当前宏观经济失衡三个方面的矛盾集中体现。这三个矛盾的存在,就使得我们现在的宏观经济政策的抉择和过去相比要复杂的多,你既不能简单的紧缩,也不能简单的扩张,就有复杂的矛盾交织在一起。
   
 这是今天上午讲的第二个大方面,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增长究竟发生了什么问题。
   
 下面讲第三个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中国当前宏观经济政策到底有些什么特点,针对这个矛盾的复杂性,我们不能简单的重复过去宏观调控,要有特殊的针对性,这一轮宏观调控的政策和措施,比较过去有什么特殊的地方,我们采取的宏观调控有什么特点。
   
 归纳起来,这一轮宏观调控措施和过去显著不同的地方,集中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在这一轮宏观调控中,我们是总量政策和结构政策相结合,更强调结构性调控。所以大家可能注意到了,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一个领导人,没有任何一个经济部门的负责人出来说中国经济总量现在是过热还是不过热,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个人来对中国当前宏观经济总量态势做一个方向性的判断。我们采取的措施都不是基于总量的,而是基于结构的,所以我们这次的宏观调控不是通刹,而是点刹,有选择有结构性的进行宏观调控。
   
 不同地区之间采取了不同的态度,对东部沿海地区能源紧张、原材料紧张、土地供给紧张这样的地区,发展速度相当快,我们适当的要求它放慢速度,加以控制,使经济增长和各个要素供给方面进行平衡,但是对欠发达地区,特别是有一定基础,但是由于历史原因没有达到发展水平,我们这次宏观调控中不仅没有限制,反而各个方面鼓励和支持他们提高速度,尤其是东北地区,我们说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给了一系列的措施,所以东北地区的振兴问题在这轮宏观调控中,不仅没有紧它,反而在各个方面要求它提速。当然中部地区也想加入提速过程,所以提出了中原崛起,但是至少东北这块是明确的。
   
 不同的产业也有差异。比如说钢材、水泥、铝材、房地产开发、一般性的开发区、严重污染的项目、高耗能耗水项目,这次是明确讲要控制,有一些是要严厉控制。但是反过来对另外一些材料,我们不仅说控制,反而说大力发展,比如说去年年底刚刚召开过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今年一段时间里,至少五大产业领域,五个方面,是要加快发展速度,增大投入,积极促进发展的。象铁路设施、能源、石油、电力,另外象农业基础设施,水利设施、农田基本设施建设和改造,还有电信等基础设施,另外象涉及到国家安全的一些命脉性的经济部门,还有一些环保,对整个环境改造有利的,类似于这些我们列出了一系列的,归纳起来属于五大类,目前来说这次宏观调控不仅没有紧缩,反而要创造各种各样的条件,努力提高他们的发展速度。这一轮的宏观调控,不仅在地区之间有差异,而且在产业之间也有差异。
   
 不仅在产业之间也有产业,而且在企业之间也有差异。比如说在钢铁业,这个行业本身我们总的是控制的,但是我们在不同的钢铁企业之间有不同的态度,比如说我们点刹掉了江苏常州铁本,但是同时我们同时批准了上海宝钢特种钢的项目,宝钢上的这个项目投资规模相当大。铁本规模要真上去之后,和宝钢规模差不多,品种结构也是盯着宝钢来的,宝钢有什么他基本上也干什么。有一点不同,铁本一旦上去,每吨钢的成本比宝钢便宜接近一半,在这样的情况下,他的总量、品种和你差不多,成本比你低三分之一甚至一半,宝钢死定了。这个事情出来之后议论非常多,我们不去管了,我们下午会讲民营企业的问题,会再讲。有人议论说这次的点刹是不是有制度歧视,宏观问题我们上午先不讨论。总之有一个结果,这次的宏观调控,一个政策特点就是很强调结构性,不同地区、不同产业、不同企业之间采取了不同的态度,避免了过去的一刀切,使它更有弹性,但是代价是什么呢?结构性调控通过市场是做不到的,市场是有钱不问来路,英雄不问出身,你靠市场调节商品货币面前平等,不可能有差别,不可能有制度歧视,所以你有差别对待的结构调控的,说到底就是有歧视,对不同的人采取了不同的办法,这样的政策只有通过政府的行政手段才能做到,这次结构性调控的好处是不再是使过去总量上同方向的一刀切,但是坏处值得研究的问题是行政色彩相当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