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 -> 产业经济
WTO与中国医药业
作者:钟永生    发布:2005-06-24    阅读:2354次   
         一.中国医药如何应对"入世"挑战
    中国对加入WTO在医药行业所作的几点主要承诺是:
  第一,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为加入WTO,中国对原专利法进行了修改,新的专利法将于2001年7月1日施行。
  第二,中国承诺在2003年1月1日开放药品的分销服务业务,外商可在中国从事采购、仓储、运输、配送、批发、零售及售后服务。
  第三,外商可开办合资、合作医院,并可控股。
  第四,药品进口关税税率从1999年的14%逐步降低到2003年的6%。
    针对这些,医药企业应采取什么对策呢?除了国家采取必要的关税和非关税措施,进行适当的政策调整,加快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医药流通体制改革、药品价格体制改革,建立新药研究和开发体系外,医药企业还可从以下几点着手:
    1.加快产品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规避、抵御、化解、转移市场风险。
  2.推行“创新”战略,加快新药开发、技术开发、市场开发的深度、力度。
  3.注重生产、科研的通力协作和成果转化。
  4.推行“人才”战略,加大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力度。
医药企业在做好以上几点的同时,还应尽快构建管理应对体系,全面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迎接“入世”挑战。这里所讲的管理体系主要包括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体系。主要是指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另外还包括医药行业特有的一些管理规范,如药品生产质量管理方面的GMP(98版修订),药品经营质量管理方面的GSP,药品安全性研究质量管理方面的GLP,以及有关药品临床研究质量管理方面的GCP。GMP是国际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的通用准则,适用于药品生产行业。ISO9000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颁发的关于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的标准系列,其不仅适用于生产行业(包括医药行业),也适用于服务、经营、金融等行业。ISO9000的基本原理、内容和方法对GMP的实施具有指导意义。药品包装用材料及容器、生产设备、检测仪器生产企业也应实施ISO9000,同时还应满足药品生产企业GMP认证的要求。
  目前,全国已有36家医药企业通过了ISO9000认证,说明ISO9000体系认证已对医药行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作用。ISO9000通用标准和医药行业专业规范的结合可以保证药品质量和服务质量。
  环境管理体系。ISO14000是关于环境体系的标准,其要求认证的企业以符合环境法律法规为起点,不断改进其管理体系,以高于地方和国家的环境标准运作,实施全过程污染预防管理,从而推动全行业、全社会的环境保护,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目前,制药行业工业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1.7%,而污水排放量占2%,制药工业已成为国家环保规划中要重点治理的几个行业之一。况且,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环境重要性的认识在不断加深,因而在制药行业推行清洁生产,实施ISO14000认证,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2000年版ISO9000族标准(ISO/DIS9000:2000)已经出台,新版ISO9000与ISO14000具有更好的相容性,它们的基本思想、方法、建立原则及运行模式都具有一致性。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OHSAS18000是关于职业安全卫生的标准,即将在全球范围内试行。随着生产的发展、机械化程度的提高,职业安全卫生问题日益突出,人们迫切需求一个有效的管理办法。在这种形势下,OHSAS18000体系得以建立,并得到了人们的重视。它以系统安全的思想为基础,以事故预防为重点,从企业的整体利益出发,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管理,使企业达到最佳安全状态。
  我国根据OHSAS18001规范要求,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发布了《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试行标准》。如今,在医药行业还没有一家企业通过OHSAS18001认证。
  那么,对医药企业来说,应如何来构筑管理应对体系呢?
  1.熟悉和掌握WTO/TBT(贸易技术壁垒协定)规则。TBT协定中技术法律、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都涉及质量、环境等管理体系认证。
  2.认真学习ISO9000、GMP(98版修订)及其它规范、ISO14000、OHSAS18000,并全面、确切地理解、掌握它们。
  3.向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认证中介服务机构咨询有关问题。
  4.结合产品特点、管理实践及企业文化,构筑具有自身特点的一体化管理体系,并注重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
5.合理处理好上述三种管理体系之间的关系。应按照系统原则,以质量为核心,以质量管理模式为基础,容纳并结合其它管理要求,建立一个相互兼容、相互补充的有机统一的管理体系。医药行业应加快推进管理体系的实施和认证步伐,尽快构筑有效的管理应对体系,全面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从而克服由贸易技术壁垒协定(TBT)带来的“市场准入”问题,从容走进WTO。
       二.国有医药企业如何迎战跨国公司
  随着中国加入WTO步伐,一个迫切的问题摆在了国有医药企业面前,加入WTO就意味着我国融入了世界经济一体化之中,将与国际跨国公司展开竞争。如何迎接这一挑战呢?作为国有医药企业,首先应该明确以下几个问题。
  一、跨国公司在全球一体化中的作用
  世界经济发展到今天,国际贸易已经摆脱了在完全竞争假设条件下的比较利益和资源禀赋理论的影响,跨国公司的发展垄断了世界市场,国际贸易取决于跨国公司为获取最大限度的利润而确定的全球化市场战略。跨国公司对世界市场的垄断采取的一种策略是,进行一体化生产,为充分利用比较优势开发全球资源,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廉价劳动力,跨国公司将其生产经营中的某些增值环节转移到国外,对拥有的生产资源和经营活动进行跨国界的配置、协调和管理,在全球范围内安排从研究到销售及售后服务的各方面活动,最大限度地获取超额利润。如国外大制药公司,既生产原料药,又生产中间体及制剂产品,以达到对市场的控制。目前世界医药市场的格局仍比较分散,即使是最大的医药企业集团也不过控制了7.3%的市场,这种客观现实促使世界医药企业掀起了新一轮的购并热潮。如1998年以来,法国赛诺菲公司与圣得拉堡公司联合,英国的捷利康公司与瑞典的阿斯特拉公司合并,德国的赫斯特公司和法国的罗纳普朗克公司联手,及今年年初制药业的两大巨头葛兰素威康与史克必成宣布合并,成为世界最大的医药集团等等。这些大公司的合并,扩大了医药市场的控制份额,也缩短了新药进入市场的时间。
  第二种方式是通过合资参股在全球扩散。跨国公司近年来加强了对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市场渗透与控制,以合资合作形式顺利进入发展中国家市场,通过技术扩散逐渐扩大市场的占有率,中国的医药合资企业及进口药品的销售额如今已占国内医药市场销售额的50%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
  二、国有医药企业的形势分析
  几年来,经过国内市场的激烈竞争,国有医药企业的规模小、重复建设现象有所改变,一些国有大企业通过转变管理机制,深挖内部潜力,努力开拓国内外市场,企业实力明显增强,实现了积累式发展;另外一部分的企业通过收购与兼并,开始了集中式的扩张,这两种方式的发展促进了国内医药市场集中度的提高。但是,国有医药企业的规模与实力不仅同跨国公司还有很大的差距,在盈利能力上,与合资企业也有一定的距离。主要表现在老产品多、新产品少、产品附加值低等方面。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长期计划经济形成的落后的市场观念和竞争手段,企业缺乏创新意识。如果这种状况不改变,加入WTO后,在跨国公司及合资企业的挤压下,国企要么变成低价原料加工厂,要么被兼并或破产。世界维生素C市场的变化就是一个信号,当时国内一些制药企业见维生素C在国际市场上能赚到很高的利润,就纷纷上马维生素C生产线。为了保持对维生素C的市场垄断,国际一些大制药公司联手将维生素C价格从12美元降至5美元以下,国内的几家维生素C生产企业虽然经过转变机制,强化管理,技术攻关,维生素C由亏转盈,在维生素C市场上站稳了脚,但维生素C价格却不见上扬,国内维生素C生产企业只能获得微薄的利润。由此可见,外国大制药公司的战略意图,他们决不会把利润丰厚的市场轻易让给发展中国家,从而减少自己的竞争对手,实现长期保持对世界市场的垄断的目的。可以预见,加入WTO后,跨国制药公司会利用世贸组织的有关条款,对发展中国家的医药市场进一步实施其战略。
  三、国有医药企业的发展定位
  加入WTO,国有医药企业面临的挑战是十分严峻的,但同时也存在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主要表现在:
  一是通过与国外大公司的产品进行竞争,可以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能力。世界上的著名企业都是在竞争中发展起来的,没有竞争,企业就没有发展。我国的家电行业发展已经证明了这个道理。
  二是跨国公司在向发展中国家进行扩散时,发展中国家通常通过跨国公司的技术“外溢”获得发展良机。“入世”后,我国国有企业有大量的机会吸收国外企业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以此来提高国企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国有医药企业要抓住“入世”的机遇,必须在转换管理机制的基础上,为企业确定正确的发展战略。这个战略应该是,避开跨国公司的锋芒,寻求适合自已企业的发展空间。跨国公司为避免他们之间的价格竞争,都采取差异化战略,通过产品的创新和服务创新来巩固和扩大自己的市场范围。国有医药企业可借鉴跨国公司的经验,通过创造市场需求和创新产品,来开发新市场,不断提高自己的盈利能力,增强企业竞争力,以求发展。
  这个战略也可称为创新战略,要实施这个战略,首要的一条是转变观念,树立创新意识。现代市场营销理论要求企业的生产要根据市场的需求做出安排,企业创新即是指对需求的创新。一种全新的产品会给消费者带来全新的需求,如青霉素的出现消除了亿万患者的痛苦。同样,一种模仿创新的产品也会给消费者带去新的需求。我国医药企业生产的产品大部分都是仿制产品,几十年来给人民解除了大量的疾病痛苦。加入WTO后,由于专利保护作用加强,有专利保护的药品将不能再仿制,但通过对过了专利期药品的仿制,及对剂型、包装和服务的创新,也可以为国企寻找到广阔的发展空间。过去国有企业习惯于先生产出产品,再想方设法推销出去,很少有企业从研究市场需求开始,创造新的需求热点,以此开辟新市场。这种现象在医药企业犹为严重,靠几种老产品打天下,有国家政策的保护,还勉强可以度日,加入WTO以后,与外国大制药公司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进行竞争,那时又将如何?
  其次是树立人才至上的观念,现代市场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实施创新战略更需要大批创新型人才。国有企业人才流失严重,在于没有建立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加入WTO后,跨国公司势必以其雄厚的实力与国内企业进行人才争夺战,国有医药企业当务之急是彻底扭转用人观念,树立全新的人才观,建立可行的激励机制,使人才在国企充分发挥其创造性作用。
  第三就是创新管理机制,建立有利于创新的组织结构。跨国公司的实践表明,分权制比集权制更有利于发挥员工的创造性作用。我国医药企业长期以来都是以集权方式为主。近年来,尽管大企业规模不断壮大,还出现了大量的企业集团,但不少企业和企业集团并没有处理好内部的组织结构与企业发展之间存在的矛盾,权力过分集中,导致员工的创造性受到压抑。
  “入世”在即,如何把握时代脉搏,确定好自己的发展战略,确立自己的市场地位,是每个企业必须正视的问题。
  成功只属于勇于开拓者。
        三.入世:医药产业重组在即
  世界上大药厂加起来才100多家,而我国的制药企业大大小小有6000多家,但年总销售额只有1200亿元人民币,还不及美国默克公司一家的销售额。入世后,这么多药厂怎么办?专家分析认为:加入WTO后,我国医药产业进行大重组是必然趋势,也是抗击全球经济一体化市场风浪的最终出路。
  在日前召开的医药业如何应对WTO研讨会上,来自医药界的科学家和企业家们分析认为,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市场竞争的更加激烈,世界医药产业的发展已呈现两大趋势:一是超大规模的跨国制药公司购并活动高潮迭起,二是医药高新技术领域竞争日趋激烈。世界范围内的企业重组在近四五年内迅速发展。在1995年之前,世界上企业重组每年只有几千件;1998年超过1万件,重组的资产超过1万亿美元;1999年上半年重组企业达3万个。企业重组后,资金集中、人才集中、技术集中、设备集中,形成强大的“航空母舰”。
  而目前我国中药制药企业的现状呢?6000多家制药企业中,上规模、技术水平高的大型企业并不多,绝大多数是经不起风浪的中、小企业,工艺落后、设备陈旧、管理水平不高,以至于日本一个制剂品种的出口额等于我国全部中药出口的总和。我国是世界天然药物最丰富的国家,中医药理论在世界上自成体系,独树一帜,并给世界医药界以深刻的影响,然而我国天然药物在世界天然药物贸易额中却仅占3%左右,这与我国天然药物大国地位极不相称。
  尽管1999年全国医药工商业实现利润111亿元、销售收入2525亿元(包含工业、商业两个系统),其中利润总额在亿元以上的企业已有24家、销售收入在10亿元以上的有22家,显示出潜力大、成长性好的特点,但与先进国家相比,仍存在明显的差距。国家经贸委医药司司长于明德透露,预计未来5年内,我国医药企业总体数量将大幅度减少,目前全国共有100多家企业仍在亏损中挣扎,随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医药企业两极分化将日趋明显。
  因此专家们认为,面对这些挑战,我国的制药企业应采取三方面的应对措施:一是实施兼并重组、强大自我。企业破产、兼并、重组,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的企业家必须清醒地看到这一点,企业规模小,抵御不了市场竞争和市场风险。二是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学会与狼共舞。通过学习国外的营销方式、营销理念和企业管理,改良自己、发展自己。我国入世之后,在全面开放国内市场之前,制药行业有3年的过渡期。利用这3年时间,建立一个完备的销售网络和良好的销售队伍,树立起一个好的品牌,把优良的产品和先进技术纳入到我们的网络里,同时把我们的网络延伸到国外是当务之急。三是技术开发要找准自己的优势,先开发一些见效时间短、投入费用少的品种。在这方面,传统中药为我们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我国已有5000多年的中药历史,在中药开发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只有沿着这个方向,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中药西制,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企业才能得以生存和发展。
        四.医药产业:面临“入世”的巨大压力和空前机遇
  在世界疾病谱日益趋同的背景下,世界医药市场的一体化进程已经形成,规模逐年提高,发展速度平均维持在7%-8%的水平。与这种高速增长相伴生的,是对既有市场份额和巨
大的潜在市场的激烈争夺,其表现为跨国公司全球性购并行为愈演愈烈,对医药新产品,尤其是生物技术与天然绿色药物的研发投入愈来愈多。
  面对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对医药市场的监督越来越严,对供需双方医疗费用的限制性措施越来越复杂,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董事长王国立认为,中国医药产业还面临来自加入WTO的巨大压力,而这种压力中蕴含着难得的机会。
  医疗器械:缺乏高附加值的产品,传统贸易市场将扩大
  他说,我国药品和医疗器械工业化进程的完成,与引进西方(含前苏联)技术和资金的进程基本相一致,加上历史上长期缺医少药,对知识产权重视不够,这种背景使我国化学和医疗器械难有世界一流的自我创新技术与产品,尤其在加入WTO后,我们缺乏获得高附加值市场份额的能力,但在传统贸易(或劳动密集型产品)领域有利于提高我们的市场份额。
  生物制药:与发达国家差距可能拉大,但未来充满诱惑和机会
  生物医药是现代医药中发展最快的部分之一。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生物药业的发展模式还不成熟,融资、技术、成本均未到位,具有自我知识产权的产品很少。王国立说,由于专利药品仿制理论上已不可行,加入WTO后制药企业难以承担新药开发的巨大投入和风险,不具备与国际跨国公司竞争专利药品市场的能力,在生物制药领域,我国与先进国家的差距有可能拉大。
  我国政府看到了生物医药行业作为高科技行业在未来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重要性及面临的危机,对生物医药采取了大力支持的态度,决定放宽部分高科技药品利润率的限制,刺激高科技生物新药的开发。
  生物制药产品大部分的适应症是一些常见的疑难症,其消费量可观,市场的未来充满诱惑和机会,一些投资基金纷纷持有生物技术类上市公司股票。
  中药市场:中医中药面临空前机遇,仿制品将产生很大冲击
  已经过去的20世纪90年代,世界中草药市场表现出历史上创纪录的增长。王国立认为,中草药的全球化已成为21世纪的时代主题,中医药走向世界面临空前的良好机遇。
 
  我国是中药和天然药物的最大消耗市场,跨国公司都把目光瞄准我国的天然药物市场,目前已有40多个品种的天然绿色药物在我国注册。加入WTO有利于中药的扩大出口,但国外制药公司仿制我国传统的中成药,将对我国的中药企业产生很大的冲击;由于疗效确切性、质量标准、重金属含量等方面存在问题,我国中药的一些传统市场目前正在被日本、韩国所取代,1998年、1999年中药进出口已连续两年出现了逆差。
  加入WTO后,预计将有更多的天然药物和健康产品进入我国或出口国外市场,竞争更为激烈。这种竞争同时演变为对于传统地道中药材资源的竞争。
  医药商业:无法与国际跨国公司相抗衡,有利于刺激新型体制产生
  对外开放意味着我们不仅要面对产品的竞争,还要面对服务的竞争。对此,王国立表示,在信息网络化时代,中间环节的利润越来越低是必然趋势。已十分脆弱的医药商业在经营理念、经营方式、资本质量和规模上,都无法与实行全球市场战略与全球连锁配送的国际跨国公司抗衡,将受到更大的冲击。但对我国建立医药流通新体制将产生积极影响,有利于传统医药商业提高效益和效率。       
        五.医药产业:以创新精神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王国立强调,面对挑战与机遇,我国医药企业在实现制度创新、加快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的同时,要把实现技术创新放在重要地位,抓紧企业组织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更好地融入国际医药产业。
  同时,在“三废”治理上,必须将地区环境保护与生产企业的达标排放结合起来综合治,制定统一规划,为社会大众提供绿色药物和无污染的药物,确保生物制药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丰富的中药材资源是实现中药产业现代化的基础,也是中药企业传统的竞争优势之。当前要采取措施尽快对中药材的采集、种植、贸易规则、交易方式、加工生产制定出相应的管理办法,同时加强对中药材种植基地、规模化、集约化的中药材中间提取物加工企业(车间)的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的投入,领导世界天然药物新潮流。
   要利用生物技术积极开展保存和繁殖珍稀、濒危野生药用植物和动物资源及其产业化研究,实现天然绿色药物的不断创新与突破。      六 加入WTO对医药行业是利大于弊
  我国加入WTO我国医药市场前景如何,这是一个大家十分关注的问题。
  WTO的宗旨是推进贸易自由化,以非歧视贸易(即"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稳定的可预见的市场开放、促进市场公平竞争以及鼓励发展和经济改革四大原则来达到各成员国之间以及世界贸易自由化的目的。轻五大职能来为各成员国排忧解难,一是管理并执行形成世贸组织的多边贸易协定及简单多边协定;二是作为多边贸易谈判场所;三是设法解决贸易争端;四是监督审议成员国的贸易制定及贸易相关的国内经济政策,从而实现全球经济政策制定的统一性;五是与其他参与全球经济政策的国际组织进行合作(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并组织编写年度世界贸易报告和举办世界经济与贸易研讨会,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必要的技术援助。
  加入WTO,对我国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和巨大挑战,当然机遇与挑战同存,对医药行业也一样。用三句话可以简单概括:加入WTO,给医药行业带来机遇,更带来挑战;加入WTO,给医药行业带来的冲击不可小视;加入WTO,总的来看对医药行业是利大于弊。我们对加入WTO带来的机遇要好好抓住,要加快改革,加快发展迎接挑战。加入WTO,我们要同国外医药企业多领域、多范围的竞争,这种竞争无论是竞争方法、还是竞争手段,都将使我国医药市场格局发生巨大变化。
  我国医药行业是我国对外开放比较早的行业之一,世界大的医药企业大多数已经进入中国市场,或办合资企业,或在中国市场推销其药品,中国市场已是一个国外医药公司与国内企业竞争的场所。我国加入WTO,使我国医药更好地融入世界医药市场,有利于医药行业更快地引进外资和利用国外的新成果、新技术;有利于我国医药产品的出口,参加竞争;有利于学习国外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管理和企业素质,提高产品档次;有利于按市场经济、经济全球化加快企业组织结构、产品结构调整,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与此同时,我们也应充分认识到加入WTO带来的严峻挑战。加入WTO,必然使我国医药行业与跨国医药公司竞争加剧。跨国公司无论在资金、规模、实力上,无论在市场营销、现代化手段、人才上,也无论在产品、技术、档次上,目前都是我国不可相比的。我国医药行业整体素质不高,大部分医药企业创新能力不强,大多数品种尚没有形成专业化、规模化生产的情况下,企业正在进入市场经济中同国外公司竞争。由于其经济实力和经济素质还不强,利用机遇能力尚显不足,抵御全球化带来的冲击的能力也很弱。加上我国医药市场不不规范,医药流通组织结构不合理,经营方式落后,效率不高、效益不高,加入WTO,带来的竞争和冲击不可小视。
  加入WTO,按世贸组织宗旨和要求以及承诺,涉及医药的有以下方面:
  知识产权:我国从1993年开始实施新的药品专利法,保护知识产权,对国外药品实施了不同程度的保护,行政保护期长达7.5年。
  关税降低:目前我国药品进口关税在14%左右,要降到达6.5~5.5%,尚有10~15%下降空间,从关税来看:一是降低的余地不大,二是有个缓冲期5年,3~5年的关税保护,可以根据情况逐步降低关税。三是关税再降对进口药品来看优势不会有多大余地。
  市场开放:加入WTO服务的对外开放,尤其分销服务方面开放,影响很大。允许国外批发商、零售商进入中国市场,这是必然的。中美关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谈判中我国已承诺不迟于2003年1月1日允许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从事药品零售、批发业务,医药流通的对外开放只是个时间问题了。医药流通开放对医药行业将产生重大的影响,但是也应看到:一是尚有个缓冲时间--3年时间,二是开放是渐进的,先合资、后独资;先零售,后批发;先试点、后放开到全国;三是合资与独资都得按我国药品管理法规要求进行,同国内企业一样要申请、达标并取证;四是其企业,尤其是独资企业开发渠道和建立网络需要有个时间、投资过程;五是中国市场之大,非几个公司能占有,即使想占有,也不是短时间能达到的。
  医药法规、政策:加入WTO,按承诺需公开和修改医药法规、政策,同世贸组织相一致,主要在知识产权保护,市场交易规则方面。我国近几年已经向这方面努力,差距有,但不会很大,修改有利于国外公司,同样有利于国内企业。
  从我国医药行业现状来看,有的有优势、有的有差距、有的处于劣势。我国医药原料及中间体有优势,加入WTO更有利于出口;中药有优势、可以向国外发展;创新药的研制、生产受限制,尤其国外专利药。我国列入重点开发和发展品种有冲击,如半合成青霉素和头孢菌素抗感染类换代产品等,这些品种已研制多年、并投入大量资金、人力、物力。但不是不可仿制,而是急作仿制;制剂--国外在新药、专利药、技术、剂型上都有优势,我国在普药、仿制药、中药上有优势;医疗器械上高档的仪器、器械国外公司有优势,而在一般,通用、常用的医疗器械我国有一定优势;在商业方面进化论是市场观念、经营规模、经营方式、经营手段,也无论是资金、规模、人才都是同国外公司不可相比的。但是,开放以来我国医药商业企业已在经营思想、经营模式、经营方式上改革,以适应市场经济,一部分企业是可以同国外公司竞争的。
  加入世贸组织,必然受到一些影响和冲击,差距越大的方面,冲击会越大。但从长远来看对医药发展是有利的,加入WTO机遇与挑战同在,机遇大于挑战。从医药行业综合情况分析,主要冲击在三个方面:一是医药流通冲击最大。上面已谈到,我国医药流通体制改革落后,经营方式落后,企业多、规模小、企业效率低、效益低,冲击是必然的。二是新药、专利药、生物工程药的研制和生产,受知识产权保护限制,不能进行仿制,要生产就要投入大量资金,要么等到专利期过后,必然影响我国医药发展。三是高精尖的医疗器械研制、开发、生产和销售受影响和冲击,现有生产的品种也将受到国外产品的竞争。
  面对我国加入WTO给医药行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医药企业应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提高实力,参加竞争、迎接挑战。
  一要加快改革,加快资产重组兼并联合,增强实力提高竞争力,尤其是医药流通体制改革,医药商业企业改革要加快,以适应市场经济,适应经济全球化。
  二要分析我们的优势、差距、劣势,按有所为、有所不为,进行战略性调整。发展优势方面,扩大优势;针对有差距的品种、方面,采取切实措施,尽快形成优势;对处于劣势的,寻找合作伙伴,当个配角,或放弃,另找发展方向。
  三要加大与国外公司合作、联合的力度,尤其是跨国公司。要从合作中求得发展、提高。世界经济全球化,合作求发展是主旋律。
  四要学习世贸组织知识,掌握世贸交易规则及规定,参加竞争,发展外贸,开辟国外市场,扩大市场份额。
  加入WTO指日可待,面对加入WTO,我们要做出应对措施。加入WTO给医药行业带来的是竞争,有竞争才能促进发展。只要我们面对即将加入WTO这一形势,加快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并加快实施,加入WTO会给我国医药带来新的发展、新的提高。
七.应对WTO:专家为医药行业支招
    近日,国家经贸委医药司司长于明德就我国医药行业的现状及加人WTO的前景进行了分析,并强调加强行业发展,应对WTO挑战的最重要的措施是技术创新。
    于明德认为,医药行业是国内兴办合资企业较早的行业之一,医药行业的技术进步得益于对外开放。20年的改革经验表明,只有和世界经济总体发展协调起来,才能发展得更快更好。因此,加入WTO可以增加我国的国际竞争力,使我国走入世界经济发展的轨道。不利的方面也非常明显,与国外技术水平差距较大的领域和产品将会受到较大的冲击。1998年我国医药行业进出口总额49亿美元,出口额34亿美元。其中,化学原料药如青霉素、维生素系列、碘胺系列以及一些药物中间体占了绝大部分。这表明我们的产品可以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市场,包括美国市场、欧洲市场、东南亚市场与国外产品平等竞争。近年来,我国生产的化学原料药,在技术上有很大的突破,生产水平提高的速度相当快。一旦加入WTO,我国化学原料药将占据更多的国际市场。
    加人WTO将给中药出口带来机遇。现在中药出口一直增长缓慢,与国外对中药的不理解、排斥有关。加人WTO后,某些国家不能再以要求卫生部注册、提供外交部证明文书、出据GMP报告等非关税手段来阻挡我国中药进入该国市场。同时,我们也应加强对中药的宣传,重视中药质量的稳定,走科学化的道路。近年来,"复方丹参滴丸"、"杏灵颗粒"、"双黄连"等产品在这方面做出了较好的尝试。
    加入WTO后,医药行业受到的冲击较集中地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国外药特别是一些制剂品种进口更容易。目前我国进口关税平均在14%左右、加入WTO后,最终将会降到5.5%-6%,这更利于进口药品进入我国市场,且价格会比现在更低。这会增加我国产品在国内销售的难度。  
    第二,技术含量较高的大型医疗器械品种承受更多压力。尽管现在国内企业与国外的差距在缩小,但由于我们的技术研发水平落后,仍存在很大差距。如果关税降低或是许可证控制办法被取消,国外产品长驱直入,我们的产品会面临很大的压力。
    第三,从近期看.服务业贸易的开放会给医药商业传来冲击。经国务院批准,我国已允许搞中外合资商业企业试点。国家经贸委《深化医药流通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也提出了进行零售企业的中外合资试点。当前医药商业改革滞后,流通方式落后,效益低下,全国已有16个省出现汇总性亏损。为此,医药生产企业在产品结构方面应扬长避短,有所为有所不为;医药商业开放速度不宜太快,步子不宜太大,要积极谨慎。
    针对加入WTO可能带来的影响,有关部门减低关税时应考虑先降低原料药进口关税,后减低制剂类产品关税,医疗器械类产品应先降元器件关税后降低整机关税;并按照国际惯例建立相应的技术壁垒措施等。
于司长认为,最根本的措施是加大医药行业技术创新的力度,才能加快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八.加入WTO对医药类上市公司的影
  我国医药行业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以年均17.5%的速度增长,居国内各行业之首,也高于世界主要制药国的发展速度。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十大医药生产国和原料药出口国之一,基本形成了原料药、中间剂、制剂和医疗器械等比较配套的工业体系。
  我国医药行业在持续高速发展大背景下,结构问题也日趋突出,首先表现在产业结构上,制药工业落后于原料药工业,其次表现在产品结构上,我国平均每个企业生产不到一种药剂,医药的出口产品以中低档原料药为主,其中制剂只占到10%,而进口要占到70%。总体上看,医药行业的发展受国际市场的影响将越来越大。
  加入WTO对医药行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进口关税的影响。目前,制剂药品的进口关税为20%,加入WTO后,制剂药品的关税必须在10年内减至6.5%。因此,加入WTO后关税税率的降低将直接冲击国内医药市场,国内制药企业将不同程度地面临国外制药企业的竞争,尤其是对我国化学制药企业的冲击更大。对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而言,进入WTO的影响有限,因为我国目前医疗器械的进口关税平均为12%,大部分为5%-6%,只有一次性注射器和B超的关税较高,前者为50%,后者为30%,且这两个品种还实行进口许可证制度,但仍有大量B超进口。因此,加入WTO对大部分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影响不大。二是知识产权保护的影响。我国医药行业之所以能以如此迅猛的速度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仿制国外药品,从而降低了医药企业的制造成本。加入WTO后,按照有关知识产权保护条款规定,如果继续仿制一个国外新药,将会被索取4—10亿美元的赔偿费用,而即使是买断一个专利药品的也可能要花费500—600万美元。加入WTO后,药品的仿制将不可能继续存在,因此,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将影响国内仿制药品生产企业的发展。
  加入WTO对我国医药行业上市公司也将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目前在深沪两地上市的医药企业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药品生产类上市公司;另一类是医疗器械类上市公司。就药品上市公司而言,加入WTO对不同制药企业的影响是不同的。对以生产青霉素和VC为主的化学制药上市公司来说,其负面影响较小,因为这类上市公司产品大多供出口。加入WTO有助于其扩张国外市场,如东风药业的青霉素NA、K盐和青霉素精制原料药基本出口,四川制药的盐酸四环素、阿莫西林也部分出口,东北药之母公司80%以上的VC都出口。但对其它化学制药上市公司而言,加入WTO的负面影响是显然的。进口药品的增加将冲击国内化学药品市场,其面临的竞争压力将更大,因为受知识产权的保护,仿制将会受到更多的限制。好在这类上市公司已经有自己的基因工程产品或正在开发新的基因工程药品。如东阿阿胶、复兴实业、天坛生物、浙江天然、金赛药业等。对中成药类上市公司而言,加入WTO将会促进我国中成药的出口。目前我国中成药受药品的差别的制约,出口的品种和数量有限,但在加入WTO后,随着美国FDA对中成药的逐渐认可,我国中成药的出口将会不断增加。因此,加入WTO有利于中成药上市公司的发展。对医疗器械类上市公司而言,加入WTO后的影响不尽相同,万东医疗的低频X射线机基本不受影响,同时还有可能开拓国际市场;威达医械的核磁共振等大型光电检测仪器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冲击;东大阿尔派的CT、彩色B超将受到国外产品的直接冲击。
    九.WTO与医药知识产权保护
    加入WTO,对我国的医药产业的影响可谓是全方位的:关税降低、非关税壁垒措施的削减乃至取消,WTO基本原则的作用,外资进入引发直接投资潮等均会产生一定影响,但对医药产业影响最大的应属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保护。
医药知识产权是指一切与医药行业有关的发明创造和智力劳动成果的财产权,其包括五大类:1、专利和技术秘密;2、商标和商业秘密;3、涉及医药企业的计算机软件;4、由医药组织人员创作或提供资金、资料等创作条件承担责任的有关编辑作品的著作权;5、同其他单位合作中涉及研究开发、市场营销、技术转让、投资等与经营管理有关的需要保密的技术、产品信息和药品说明书等。
医药产业的持续发展依靠着新技术、新产品的强有力支持。而新产品利润回报也是巨大的。新药利润一般为销售额的30%以上,所以这种巨额回报迫切需要保护。如不实行保护,造成重复研制,资源浪费,易于形成市场恶性竞争生产盲目无序,更不利于医药产业的技术进步。
    入世与否,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影响均已存在,只是入世后这方面的冲击将更加迅猛,范围更大。面对着复杂的国际医药市场激烈的竞争环境,让我们首先来看一下我国医药产业知识产权方面存在的差距:
    1、医药企业缺乏创新的动力和压力
在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下,我国医药企业无法自主安排生产,缺乏必要的市场意识。长期的仿制方式虽然节约了大量的研制新产品的资金,但企业形成了“多快好省”的仿制体制,缺乏创新的动力和压力。
    2、医药企业的R&D能力弱
目前我国的医药企业尚未成为R&D的主体,能够进行高技术开发的企业不多,而且能够进行高技术开发研究的企业能力亦比较弱,有些企业甚至对企业的R&D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过分依赖仿制,或过分依赖引进,缺乏二次开发的能力。
    3、医药企业R&D投入少
医药产业被称作为高科技产业,其具有高度知识技术密集、高度资金密集、附加值高、社会效益好、风险大、增长快、产品寿命周期短等高技术产业的基本特征。从世界500强中医药企业的发展轨迹和经验来看,医药产业需要新产品维护其继续发展。而医药企业R&D的投入成为产业发展力量之源。国外大型跨国公司每年用于新药R&D的投入基本上占销售额的15%-20%。我国医药企业R&D的投入比例太低,通常为1%,且无法保证1%专款专用,进一步削弱R&D能力,牺牲了医药产业的内涵式扩大再生产。
    4、医药产业缺乏风险投资机制
    风险投资机制成为世界上任何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催化剂。但我国长期R&D尤其是前期的投入以国家投入为主,缺乏风险投资基金的支持。由于没有风险投资,有些企业即使有好技术,也没有资金对其商品化;即使有好产品,也没有财力使其不断更新换代。美国硅谷的成功经验,或扩大一点说,美国的知识经济的成功得益于风险投资机制的形成、完善。
    5、高科技产品的商品化、产业化差
    一方面科研经费十分匮乏,一方面,宝贵的科研资金却没有产生最大效益。集中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所获得的科研成果,有的束之高阁,有的自行消失,造成长期投入高、产出低的局面。目前,中国高技术商品化率为25%,产业化率仅为7%。
    6、技术创新意识不强,手段落后,设备陈旧
长期以来,我国医药界一直“仿制”国外产品,传统的习惯造成了我们的科技人员技术创新意识不强;中国的教育体制又不能很好鼓励学生去创新,死读书、读死书的现象十分普遍;我国的网络技术普及程度较国外存在较大差距,信息服务工作滞后,使得创新手段落后;由于科研仪器设备若干年一惯制,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
    7、高科技人才瓶颈
    人才是高技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
    中国人口众多,但高科技人才却不多。本身医药教育界培训的人才都无法满足医药产业的发展,而且近年来中国高科技人才外流严重。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人才纷纷出国或去外企,在财大气粗的外国老板面前,中国不少国有企业变成外企培养人才的大学校。
    人才断层,后继乏人是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潜在危机。
    8、缺乏具有创新意识的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
    由于技术创新是一个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完整过程,创新项目的确定及其实施,需要有既懂技术,又懂生产经营,既有战略眼光和创新精神,又有组织才能的企业。我国企业的厂长、经理大多由政府部门任命,直接向上级负责,管理者本身与企业的利益(特别是长期利益)没有根本的联系,这就造成了相当多的厂长、经理对企业没有远大的抱负和责任心,更难以成为具有创新意识的现代企业家。
    9、其他
    分配领域的脑体倒挂,企业相对封闭,有关政策法规不完善,保护机制不健全,国家缺乏有效的技术创新规划和实现宏观调控机构,传统产业支撑,市场意识等。
    针对这些差距,怎样才能进一步完善医药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呢?
    1)、集中力量,突出重点
企业规模偏小,R&D投入较少,使得企业的人、财、物要形成一个拳头,集中投入,联合攻关,发挥自己的优势,抢占制高点。如重点发展中药现代化,从而使我国中药产品走向国际市场。
    2)、政府加大政策上的扶持
政府在技术政策、产业政策、组织政策、税收政策、金融政策、人才政策、进出口政策以及投资、采购和国际合作等方面介入,在政策上对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予以扶持。如处理好新产品R&D与医疗体制改革的关系、新产品与基本药物目录的关系等。
    3)、建立投入风险机制,注重风险投资家的作用
就目前中国的国力而言,短期内要靠国家大幅度增加产业发展的投入是不可能的。因此,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大力发展风险投资,充分发挥其催化作用,加快中国医药产业发展步伐,已成为中国医药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有人说,高科技产业与风险投资资金是一对孪生兄弟。高科技产业的突出特点是高投入、高风险、高效益,而风险投资正好通过汇集社会闲散资金实现高科技产业的高投入,分担了高科技产业的高风险,共享了高科技产业的高收益。医药产业是公认的高科技产业之一,所以医药产业的发展也要有赖于风险投资资金的介入。
    有了优秀的创业者,有了好的科技成果,更必须要有“慧眼识珠”的风险投资家,否则真有可能是“好酒也怕巷子深”。要注意发现风险投资家,充分利用他们优秀的个人素质、深厚的技术背景、丰实的市场信息、大量的管理经验、高超的金融运作本领,发挥他们的作用,为中国医药产业的腾飞插上翅膀。
    4)、加强信息服务工作,减少科研重复投入
    充分利用现代通讯、网络技术,认真做好医药产品的信息工作,可以成立专门服务于医药产业的医药信息服务公司,通过他们的辛勤工作,避免国外已经专利公告而我国企业还在埋头实验室研究的尴尬局面,减少科研重复投入。或通过利用专利的新颖性等特殊要求对一些外国专利产品提出异议,突破知识产权保护的限制,有效地保护自己。
    医药信息服务工作的加强,还可以促进高科技新产品的产业化,迅速形成生产力,促进产业的科技水平、产品的技术含量、市场竞争能力的提高。
    5)、企业要成为新药研究的主体
    国外大型跨国医药公司已成为世界新药研究的主体,承担着推动世界新药发展的重责,巨额的资金投入、优秀的科技队伍、精良的仪器设备、完善的创新机制等使得这些公司可以做到“生产一代,开发一代、研究一代、构思一代”,新产品层出不穷。Merck公司有5000名科学家工作于7个国家8个自己公司的研究所,从事着新药研究,保证着医药巨头的地位。
    企业应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为核心,以品质为保证,以服务为手段,成为市场上的佼佼者。国家的投入今后主要投入基础性研究,应用开发性研究应由企业承担。当然,目前我们的企业规模太小,历史形成的产学研的分离客观上对企业成为新药研究主体形成一种屏障,因而就要求我们的企业按照市场规律进行联合、兼并、做大做强,形成科工贸一体、产学研结合的现代医药企业。
    6)、强制企业加大R&D投入力度
    没有风雨,怎见彩虹;不知痛苦,怎知幸福。
    国家在医药企业的GMP改造、达标、认证工作中,采取了多项配套政策,使得我国的GMP水平大幅度提高,也为医药产业参与国内、国际市场竞争打下了好的基础,尽管认证工作任务艰巨,但已见到美好的前景。
    通过医药企业GMP工作的历程,可以看出,如果国家强制执行某项政策,一定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可以设想,国家明令企业加大R&D投入,规定与产业发展相适应、与国际接轨的投入比(不可太低),企业可以借知识产权保护大旗,独步该产品之天下 ,形成控制医药市场,杜绝恶性竞争的局面。
    企业 R&D投入加大,并非意味着要求我们的企业全部去自行研制新药。据报道,购买一个国外专利新药约需500万美元,即折合成人民币4000多万。若以年销售额20亿人民币的公司,R&D年投入比1%计,两年才能有一个新药,其中还不包括可能购买的其他know-how技术。因而适当提高R&D比才能永葆医药产业青春。
    7)、模仿性创新(me-too)仍是重要的新产品R&D手段
一谈起知识产权保护,人们可能就会想到新药。但新药的研制有两种思路。一种是独创某种新药,并不是做已有药品结构的改造,这就是自主创新。另一种即是模仿性创新。模仿性创新是指企业模仿率先创新者的创新构思和创新行为,吸收率先创新者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购买或破译率先创新者的技术秘密,并在此基础上改进完善,进一步开发,在工艺设计、质量控制、成本控制、生产管理、市场营销等创新环节的中后期阶段投入主要力量,生产出在性能、质量、价格方面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与其他企业包括率先创新企业进行竞争,以此确立自己的市场竞争地位,获取经济利益。模仿性创新是一种十分普通的创新行为。一项成功的率先创新总要引来许多后续的模仿跟进者,通常模仿跟进者的创新成果又会被进一步模仿。
    在医药产业中,1975至1994年的20年间全世界新上市的1000多个新化学实体(NCE)的76%为模仿性创新,尤其是日本医药产业发展充分证明了模仿性创新的目的性强、投资少、周期短、成功率高等特点,充分证明模仿性创新作为新药研究十分成功的策略。
    模仿性创新是多数企业在发展初期或创新能力较弱时的合理选择。企业在模仿中努力提高创新的自主能力和成份,实现在成长中追求自主创新最终目标。
    8)单纯性仿制要慎重
受专利保护的品种有时间期限的限制,通常药品专利为20年保护期,但由于申报专利时多为实验室研究成果,可能在申报并获得专利批准后,才进行临床前实验、临床实验及报批工作,真正上市而受专利保护的期限仅剩8年左右。专利保护期一过,任何企业均可仿制。有人可能会说,这不失为一条好路。
    这里想说,这样的单纯性仿制一定要慎重。理论上,这样仿制并无不可,但实际可能有许多问题值得深究。如一般专利技术中可能含有尚未公布的专有技术,仅仅依靠专利文献的说明并不一定能仿制成功;专利到期后,原先生产企业可以凭借其长期以来对该产品的生产经验、技术等优势降低生产成本, 新上仿制产品的企业就会在竞争上处于劣势;先入为主的消费观念使得老百姓对品牌的认同程度不同,更乐于接受原先企业的该产品:原先生产企业还可以发明更新的工艺路线,申报专利,继续保持该产品的竞争优势。
    9)其他
    (1)营造大兵团、多学科协同作战的环境,优势互补,共同开发世界级“重磅炸弹”;
    (2)加强知识产权方面的普及教育工作,一方面做到自己遵纪守法,另一方面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还可以利用法律条文的规定突破发达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的“封锁”;
        十.WTO也将影响中国医药业
  加入WTO后,对中国的医药产业必将产生深远的    影响,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实施知识产权协议的影响
    知识产权可以归结为两大类,即工业产权和版权。《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要求签约国对专利、版权、工业设计、商标、商业秘密、集成电路、地理标志(如用于酒类的标志),以及与知识产权相关的物品进行最低限度水平的保护,一些保护措施持续时间长达50年。该协议囊括了目前所有知识产权的保护内容,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保护知识产权的问题对于我国医药产业的发展将带来一定的影响。从机遇方面看,主要是:
    为我国发展高科技产品,参与国际竞争创造了有利条件。
引进了市场机制,鼓励创新,有利于调动新药生产、研制、开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有利于药品研发。 但是,与此同时,带来的挑战也不容忽视。长期以来,多数制药企业属于仿制型生产企业,知识产权协议生效后,就会构成侵犯专利权行为。新药研究与开发面临资金、人才和信息不足的挑战。
    对此,我们必须加强新药的研究与开发,实现我国药品生产从仿制为主到自主研制、开发为主的战略转变;新药开发者既要在国内申请专利,又要到国外申请专利;充分利用好过渡期,尽快研究开发新药;加快医药行业体制改革,完善医药立法。关税减免的影响
    首先,关税减免有利于化学原料药的出口。由于我国将实行新的医疗保险制度,进口化学药剂由于价格高,很难进入公费报销目录。因此,短期内,进口量不会有大幅增长。但对于我国企业经过多年研究开发、已接近世界水平的头孢系列产品及相关中间体,会受很大冲击。这类产品临床需求量很大,从发展势头看,经3-5年的关税保护,并加强对企业研发的支持,就可以与国外产品竞争。对于医疗器械,目前的关税已经较低,有一部分产品的关税将影响一些常规而量大的品种,如B超、注射器等。因为这些品种主要依靠关税壁垒,其进口税率较高,阻挡了国外产品的竞争力。仅从规模经济效应而言,不利于国内企业。
    其次,非关税壁垒的弱化和取消,将影响一些高技术医疗器械产品市场。高技术医疗器械产品通过我国企业的多年努力,从无到有,B超、X射线机、MRI、X-CT、牙科椅、心电记录仪、导管、注射器等已接近国际同一档次产品的水平,在国内市场有很强的竞争力,并有一定数量的出口。
    加强对产品竞争力的培育,给予关税的保护,更重要的是加大对企业技术开发的支持力度,迅速提升企业研发和市场竞争力。履行《服务贸易总协定》的影响服务业水平高低是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经济越发达的国家,第三产业也越发达。从全世界范围看,90年代初,世界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平均为60%。服务业也是一个国家科技现代化的标志,发达国家在金融、教育、卫生、保健、科学技术、贸易等方面都有较强的实力。
    《服务贸易总协定》主要的原则是:最惠国待遇、透明度原则、市场准入、国民待遇原则等。服务贸易范围中与医药行业关系最密切的有:商业性服务(如研究与开发服务、生物工艺学服务)、金融服务(包括人寿保险、养老金或年金保险、伤残及医疗费用保险)、健康及社会服务(主要指医疗服务、其他与人类健康相关服务、社会服务等)。加入WTO后,履行《服务贸易总协定》,将为我国服务业竞争力提高和服务业现代化创造条件,对推动我国服务业发展无疑是积极的。但对我国第三产业,特别是医药流通领域、医疗卫生、保健、保险业也有很大冲击。
    以医药流通领域为例,我国现有的医药流通格局,主要是沿袭多年来计划经济管理下的4级批发模式,机制僵化,效率低下,影响了医药流通的效率与效益。特别是近年来流通领域秩序混乱。1999年上半年,我国医药商业企业中亏损企业面已达32.1%,比上年同期增长1.5个百分点,亏损企业的数量有所增加。因此,加速深化医药流通改革,迎接入世后的挑战已是一项迫在眉睫的工作。
    我国医药流通改革就是要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宏观调控、管理科学"的新流通体系。概括地说,是要针对时弊进行产权制度和经营方式两方面的改革。首先,要改变医药商业企业单一的国有资产构成,提倡产权多元化。其次,要改变落后的、低效率的流通组织方式,学习国外先进经验,逐步创造条件,在批发企业搞代理配送制,在零售企业提供连锁经营制。
        十一  WTO后医药费能下来吗
  从国家经贸委了解到,加入WTO,中国老百姓看病吃药,应该比现在更便宜,整体社会支出的下降应该是非常确切的。首先,加入WTO后,不会对我国现在居于世界生产水平前茅的药品产生冲击,如青霉素、维生素C等,百姓仍能以较低的价格购买。因为关税降低,必然带来化学药品进口量的加大,这将对我国研制新药和仿制进口药品的生产能力形成挑战。 外国企业为了占领中国这块大市场,凡是我国仿制成功的药品,他们的进口价格就会降低50%。 迫这种日益激烈的竞争,国内制药业也势必要加大对新药开发的投入。其次,加入了WTO,进口成本降低,医院购买进口高档医疗设备的支出减少了。这些设备用于患者,从道理上讲费用也应该比现在低。此外,加入WTO,国内医药企业将在三个方面获得机遇:一是有利于医疗器械和药品的出口,特别是对亚太、非洲地区的出口;二是原材料、零件的进口成本降低;三是有利于推动技术进步, 既可以促使企业进一步发掘祖国传统医药技术, 又有利于我国企业更加有效地利用国外新近的科技成果和知识资源。而国有医药产品的竞争能力提高了,医药产品的价格必然会下降,最终享用实惠的还是咱老百姓。
        十二  WTO带来的挑战与商机:中药篇
  把中药做成国际的。
  香港大企业家李嘉诚认为,21世纪是生命产业的世纪,而中药产业是其中最具发展空间的产业,他打算投入巨资进入中药产业,把中药推广到全世界。
  事实上,国外众多企业家都已关注到了这一趋势。近10年来,“中药热”在全球日渐兴起,世界市场已经向中成药制品打开了一条通道。美国现已开始着手中药复方与制剂的临床试验,德国则打算在现行医疗保险法中将中药列入传统疗法范畴,俄罗斯、瑞士等看好中药,东南亚许多国家更是早已将中药作为家庭必备药品。西方西药一统天下的局面已经出现分化,世界为中药这一天然药物走向全球提供了巨大机遇。
  但是,用一位业内人士的话说,中药走向世界的路还没有真正起步,它目前在国际市场的份额还可以忽略不计。四川中药欲进入美国市场,却一直没有通过有关药品认证,而是以保健食品名义进入市场的。这一产业要实现国际化,还要走漫漫长途。
  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徐宽宁认为,尽管我国自80年代中期开始对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实施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SP(药品商品质量管理规范),但以国际平均水平来衡量,差距还很大,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更大。这是制约我国药品进入国际市场的关键因素。目前,全省上千家医药工商企业,其经营者大多尚未出过国门,对外国药品生产经营管理规则、市场准入条件、GMP、GSP规范水平根本不了解。
  为了改变四川中药业这种状况,有关部门准备采取行政措施,要求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向国际规则靠拢,逐步走向国际市场。从现在起,政府将每年提出一批医药生产企业名单,要求其限期进行国际通行的GMP认证改造,力争每年有5-10户药品生产企业取得GMP证书。到2005年,政府计划全省有10户企业销售额在10亿元以上,另有2-3户企业销售额达到30亿元以上。
  对于医药商业企业,则加紧GSP改造。目前全国有1.6万多家药品批发单位,年营业额1200多亿元,平均规模不足1000万元。四川的情况也如此,由于批发企业过多,平均经营规模小,代理经销能力差,绝大多数企业GSP规范水平低,限制了企业的发展。政府打算重点扶持3-5户优势企业率先进行国际GSP认证改造,同时筛选5-10户企业,采取灵活的融资方式筹措奖金,进行现代化商业改造,通过对企业GSP认证和现代化改造,引导医药流通骨干企业建立以资产为纽带的统一规范管理、市场网络完备的企业集团,形成全国总代理、地区分销、零售连锁、高效统一、专业分工明晰的流通格局。近期政府正推动省属医药商业企业走向集团化,立争形成15亿元以上的经营规模。
  此外,政府还决心加快GLP(药品非临床实验室研究管理规范)的建设和认证,提高四川医药的开发创新水平。
  徐宽宁说,GMP、GSP、GLP这3项认证,是四川中药走向世界的通行证。没有这3项认证,也就没有中药出口的条件,企业应抓住政府扶持的机会,迅速调整心态,尽早取得认证。
此外,川药企业还应努力研究改进落后的工艺、包装及一味低廉的价格等,在国际市场大力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
        十三  中国加入WTO前注目民族医药产业现状
    现代医药业是国民经济生要的组成部分,由于其对人类文明进步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又被称为“永不衰落的产业”。我们的民族医药产业在自主开发的道路上历经了艰难险阻,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对明天的形势,还有很多人估计不足,不愿意听诸如“狼来了”的话。
其实,对于我们民族医药产业来说,如果应对不慎,恐怕就不只是“狼来了”的问题,而是有可能被“狼吃掉”。
    产业构成
    根据国家经贸委医药司的统计,截止到今年八月份,我国有医药生产企业6391家,但如此多的厂家一年利润总额还不如国外一家大公司;而且,产品上低水平重复建设情况严重,1998年的调查数据显示:国内生产的二十多种主要化学原料药的生产能力利用率基本在40%--50%,片剂、胶囊、水针剂、大输液5种常用剂型的设备能力利用率最低的只有38%,最高的也不过52%。
    虽说国家有关部门已经三令五申,坚决制止低水平重复建设是当务之急,但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多、小、散、乱、低”的产业结构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很快扭正。业内也在这两年掀起了资产重组的热浪,重组的目的是为了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如果我们把重组后的企业放到国际上比较,仍然只是小舢板。而且,医药行业是被公认的下世纪“朝阳产业”,国内投资者日众、热情日高,如不能有好的引导与规范,势必又是添乱。
    从1980年中国出现第一家合资医药企业开始,至去年底,中国医药“三资”企业已达1790家,协议外资金额20多亿美元,实际投入15亿美元。在各行业已建成的外商投资企业中,医药企业仅占1.7%,利润总额却达到14.7%,同在一个市场,我们自己的制药企业效益却很低。目前国际最大的25家医药跨国公司已有20家在中国落户,中国4成的医药企业有合资项目。中国入关,将引发新一轮的外商投资医药行业的高潮。
    市场开拓
    我国医药产业步入市场经济竞争征途的时间并不长,因此,企业住往往重生产、轻市场,市场观念的加强只是近几年的事,大多数企业还处在摸索学习阶段。但由于产品雷同,缺乏明显优势,厂家们陷入了价格战。回扣风盛行,黑箱操作自觉不自觉的成为共同的游戏规则。时至今日,一个优秀的药品要绕过黑箱操作进入市场,可能性差不多是零。造成的结果是药价一天比天高,生产者却无法积累足够的资金来发展。
    现在的市场上我们坚守的阵地还在缩小,将来的市场我们能占有多少份额?
据中国海关统计,今年前8个月,中国进口化学药品1.5万多吨,金额5.3亿美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42%和1.41倍。中国近年已成为全球制药商青睐的大市场,进品药、合资药在中国市场的份额直线上升,目前进口药与合资药已占有中国化学药品市场的1/3,在大中城市占据了半壁江山,如广州,进口药的市场份额是国产药的2倍。调查显示,在中国医药市场最畅销50种药品中,有40种是洋药。合资制药企业销售利润率20%。人们宁愿化多出一倍的价钱去买洋药,很大程度上是对国产药的不信任。
    截至去年底,中国共审批发放《进口药品注册证》2000个,而实际上通过非正常渠道流入中国市场的外国药品至少占国内市场现有进口药的一半以上。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测算,到2000年外商投资企业在全国医药市场上所占份额将超过50%。随着关税的降低(加入WTO后,医药产品的进口关税将降低到WTO规定的水平,即降至5.5--6.5%左右),进口药品数额还会增大,两者相加将超过70%。
    新产品开发
    对于所有发展中国家来说,仿制是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建国以来,我国生产的西药有3000多种,99%是仿制的。近年来生产的837种西药中,97.4%是仿制的。而如今加入WTO与国际市场接轨,就必须按国际规则办事,这个规则就是WTO中的知识产权保护。这对我国医药产业将是最大的冲击。入关之后,这些仿制药材要不要交仿制费?交多少?全部加起来,恐怕是整个医药产业都无法负担的天文数字。以后,再想仿制,要交钱不算,老外还不一定乐意卖给咱:我们大部分的企业尚未达到基本的GMP要求。
    到目前,我国医药产品的生产一直以仿制为主,医药自主开发体系尚未形成,加之管理水平低下,致使医药工业发展水平提高缓慢。对知识产权实施保护,促使我们尽快转向自主开发为主,加快创制新药。
    解放50年来,真正说得上被国际认同的我国创新药物只有二巯基丁二酸钠和青蒿素这两种,其它新药虽有影响,但还有限。
    在国外,开发一项新药,一般耗时10年左右,耗资1亿美元以上,否则无法完成筛选、病理研究、药理分析、临床实验这一系列不可缺少的复杂程序。而近年来,我国每年专用于新药开发的资金却很少,困难之大不言而喻。更为重要的是,药品中科研机构与生产一线脱节严重,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效率低、周期长。长此以往,我们守住国内市场都困难,冲出国门、走向世界就更难了。
    十四  医药行业应对WTO挑战是技术创新
    国家经贸委医药司司长于明德就我国医药行业的现状及加入WTO的前景进行了分析,并强调加强行业发展,应对WTO挑战的最重要的措施是技术创新。
    于明德认为,医药行业是国内兴办合资企业较早的行业之一,医药行业的技术进步得益于对外开放。20年的改革经验表明,只有和世界经济总体发展协调起来,才能发展得更快更好。因此,加入WTO可以增加我国的国际竞争力,使我国走入世界经济发展的轨道。不利的方面也非常明显,与国外技术水平差距较大的领域和产品将会受到较大的冲击。
    1998年我国医药行业进出口总额49亿美元,出口额34亿美元。其中,化学原料药如青霉素、维生素系列、磺胺系列以及一些药物中间体占了绝大部分。这表明我们的产品可以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市场,包括美国市场、欧洲市场、东南亚市场与国外产品平等竞争。近年来,我国生产的化学原料药,在技术上有很大的突破,生产水平提高的速度相当快。一旦加入WTO,我国化学原料药将占据更多的国际市场。
    加入WTO将给中药出口带来机遇。现在中药出口一直增长缓慢,与国外对中药的不理解、排斥有关。加入WTO后,某些国家不能再以要求卫生部注册、提供外交部证明文书、出据GMP报告等非关税手段来阻挡我国中药进入该国市场。同时,我们也应加强对中药的宣传,重视中药质量的稳定,走科学化的道路。近年来,“复方丹参滴丸”、“ 杏灵颗粒”、“双黄连”等产品在这方面做出了较好的尝试。
    医药行业将受到的冲击较集中地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国外药特别是新药、专利药品和一些制剂品种进口更容易。目前我国进口关税平均在14%左右,加入WTO后,最终将会降到5.5%-6%,这更利于进口药进入我国市场,且价格会比现在更低。这会增加我国产品在国内销售的难度。
    第二、技术含量较高的大型医疗器械品种承受更多压力。尽管现在国内企业与和国外的差距在缩小,但由于我们的技术研发水平落后,仍存在很大差距。如果关税降低或是许可证控制办法被取消,国外产品长驱直入,我们的产品会面临很大的压力。
    第三、从近期看,服务业贸易的开放会给医药商业带来冲击。经国务院批准,我国已允许搞中外合资商业企业试点。国家经贸委《深化医药流通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也提出了进行零售企业的中外合资试点。当前医药商业改革滞后,流通方式落后,效益低下,全国已有16个省出现汇总性亏损。为此,医药生产企业在产品结构方面应扬长避短,有所为有所不为;医药商业开放速度不宜太快,步子不宜太大,要积极谨慎。
    针对加入WTO可能带来的影响,有关部门减低关税时应考虑先降低原料药进口关税,后减低制剂类产品关税,医疗器械类产品应先降元器件关税后降低整机关税;并按照国际惯例建立相应的技术壁垒措施等。
    于司长认为,最根本的措施是加大医药行业技术创新的力度,才能加快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十五   WTO与我国医药行业 挑战 机遇 对策
    一、 加入WTO对我国医药行业的影响
    加入WTO对医药行业最主要的影响有知识产权保护所引发的新产品开发危机,以及关税下调可能导致的进口产品进一步冲击。
            1、保护知识产权条款的影响
    我国医药行业多年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大量仿制国外药品,由于科研水平较低,R&D投入严重不足,致使新药开发能力弱,我国生产的化学药品中97.4%是仿制自国外药品,“八五”期间开发的1500多种新药,70种为一类新药,但仅有2种具有独立的分子结构,为世界公认的创新药品凤毛麟角。加入WTO后,我国将落实对100多个成员国都要实行知识产权保护的规定。按照知识产权保护有关条款,在专利期内仿制某种新药,开发方有权索取4-10亿美元的赔款,若买断一个专利新药的生产许可,亦需支付500-600万美元,这将使以仿制新药为发展手段的制药业面临缺乏新产品的窘境,严重影响产品的升级换代和新产品的开发研制,使我国医药行业的发展动力遭受严重打击。
但对于目前国内现有的医药产品来说,由于在1992年我国即颁布了《药品行政保护条例》,其中规定在1986年1月1日-1993年1月日期间,申请人在其所在国取得专利但在申请日前尚未在中国境内合法渠道流通的药品,可以向药品生产经营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行政保护,获准后保护期为7年零6个月,而在此期间在中国市场上销售又未申请专利者不予保护。1993年1月1日后的新药接受我国专利法的保护。目前我国的大部分基因工程药品,如促红细胞生成素(EPO)、重组人胰岛素、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介素-2、干扰素等产品都是在1993年前进入国内市场,未获行政保护,因此国内企业获得了仿制的机会,并取得了成功。加入WTO后原有的保护条例将自动失效,但这些药品的专利期也将到期,因此,加入WTO对于目前现有的产品影响不大。但是,对于目前仍在研制开发中的仿制国外专利期内药品,则将面临极大的风险。
今后我国制药业的发展只能走自主开发新药,或仿制国外专利期已过药品的道路,但仿制专利期已过药品竞争激烈,利润微薄,而开发新药又会面对资金与科研等难题,因此知识产权的保护将使国内医药行业的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2、关税问题
    加入WTO后医药产品的关税将从20%降至与其他成员国相等的水平,约为5.5-6.5%,关税降低对医药行业内各部门影响不同:
    1) 原料药:
    原料药是我国主要出口的医药产品,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青霉素生产国,第二大维生素C生产国,占国际市场份额的30%,加入WTO对原料药的出口无负面作用,相反,由于原料药的生产需进口化工原料,入世后关税的降低将有利于其原料价格的降低,从而降低成本,目前我国原料药的生产总体呈供过于求态势,价格走跌,其价格在国际市场较具竞争力,将有利于国际市场的开拓。但原料药附加值较低,规模效应明显,我国原料药企业的规模仍偏小,再加上已完成GMP改造的印度制药业的崛起,对我国原料药的出口构成较大的竞争压力,因此加入WTO会对原料药出口有促进,但不会成为原料药出口迅猛增加的契机,原料药的出口仍主要受产品本身市场周期的影响。
    2) 化学制剂:
    我国化学制剂产业缺乏自主创制能力,即使是仿制产品在技术水平、工艺、产品质量等方面均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甚远,我国目前仅能生产60多个剂型,4000多种品种,而美国多达15万个,我国仅有不到10%的制药企业通过GMP认证,而GMP认证是医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必需的条件之一,因此我国的化学制剂行业不仅无法走出国门竞争,并且更面临来自国外的进口药品的竞争。加入WTO后,进口药品关税将下降,其相对于国产药品的价格性能比将提高,从而进一步形成对国产药品的冲击。
    但另一方面,由于国内正在实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将实施保险用药范围管理,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目录只保证基本的医疗需求,价格较高的进口药较少收入其中,因此进口药的市场份额可能会因医改有所萎缩,但国外医药企业可能会通过合资生产、调整销售策略等方式进军中国市场。
    3) 中药:
    中药是我国传统医药的瑰宝,具有稳定的国内市场需求,由于中药采自天然,符合目前国际上回归自然、追求天然健康的潮流,中药越来越为西方接受,西方各国政府开始放松对中医药品的管制,为中药进入国际市场提供了机遇。目前我国中药出口额仅占国际中药市场份额的3%,远远落后于日本、韩国等国,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从长期看,加入WTO对我国中药行业的出口具有一定的促进影响,尤其是对于如同仁堂、云南白药等拥有名牌产品的老字号中药企业。但我国中药产品在药理、剂型、标准化、规范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阻碍了中药产品走向国际市场,而进口中成药如日本、韩国等国产品占领国内市场并非杞人忧天,1999年中药进出口首次出现了逆差,为中药行业敲响了警钟。
    4) 医疗器械类:
    我国目前医疗器械产品主要有47大类,3000多个品种,11000多种规格的产品,但产品主要集中在常规设备等中低档医疗器械,而高档产品的生产较少,并且在技术方面较为落后。其中出口的主要是常规设备、手术器械等中低档产品,占整个医疗器械工业产值的30%,这些产品由于具价格优势在国际市场较具竞争力,加入WTO将有利于扩大我国在常规手术器械等领域的市场份额。目前我国进口的医疗器械主要有彩色B超、CT、核磁共振仪器等,平均关税约为12%,除一次性注射器和B超的税率较高,(分别为35%和50%)且实行进口许可证制外,大部分税率在5%-6%之间,这些产品已经占有了大部分的中国市场,已形成一定冲击,加入WTO后,B超等产品的关税将下降,非关税限制也将面临取消,因此,将更有利于国外产品的进口,对国内一些生产高档仪器的企业形成较大冲击。
   二、 加入WTO我国医药行业将面临的机遇
    1、加入WTO的外部环境压力,将使我国医药行业集中资源,摆脱仿制,走自主开发之路,为我国医药行业的全面创新提供机遇,而知识产权的保护,将大大改善国内科研环境,有利于提高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与科研创新能力,并可创造条件,进一步加强与国外科研机构、企业、风险投资基金的合作,为医药行业提供所需的资金、技术,加速发展。
    2、加入WTO对于我国医药行业中部分具有一定优势的产业将是发展机遇,我国是世界原料药最大出口国之一,加入WTO将有利于原料药企业扩大市场份额,例如华北制药、新华制药、鲁抗医药均是以出口抗生素原料药为主的大型制药企业,东北药是亚洲第一大VC生产企业,加入WTO将有利于其产品的出口。
    中成药我国具有独特优势,目前国内一些中药产品已以食品添加剂名义进入美国市场,复方丹参滴丸、银杏灵已通过FDA临床预审,即将以药品名义进入国际市场,加入WTO将为其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我国在中低档医疗器械领域亦具有一定竞争优势,加入WTO也将使常规医疗设备、手术器械等产品出口量增加。
    我国少数具一定优势的普通化学制剂(如抗生素等)、以及具自主知识产权的医药产品在加入WTO后将有可能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
    3、加入WTO将有利于加速医药行业的结构调整。为应对跨国医药公司的竞争,我国医药行业必须进行结构调整,淘汰部分规模过小,质量不高,产品重复的产品与企业,优胜劣汰的结果,将有可能改变医药行业目前低水平重复、无序竞争的现状。
    三、 我国医药行业的对策
    1、充分发挥我国医药行业的潜在优势,做大做强优势产业
我国化学医药行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原料药和部分非专利制剂方面形成了一定的优势,加入WTO后,要利用关税降低等有利的出口形势,进一步扩大优势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份额,为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必须进一步提高技术水平、产品质量,积极推行GMP,通过联合、兼并、收购等形式扩大生产规模,取得规模优势。
    作为中药的故乡,我国中药行业具有独特的资源与人才优势,中药药源有12807种,有记载的验方达6万多种,中药保护品种达867个。在人才方面,国内有较为完备的中医药教育体系,一批在国际上享有盛名中医药大学及研究院所,每年培养上万名专业人才。但由于中药在现代化规范化方面的问题,我国中药行业的优势尚未完全发挥。因此,要充分利用目前国际市场对天然药物需求上升,以及加入WTO的机遇,加快中药基础研究,提高中药企业技术水平与品质控制,使中药在有效成分、药理、副作用、规范化等方面符合国际社会的标准,使中药作为药品真正进入国际主流社会。
    2、加速自主开发,进行技术创新
    创新能力的缺乏是我国医药行业的致命伤,面对加入WTO后必须遵守的知识产权保护条款以及国外医药产品的竞争,我国医药行业只有走自主开发与技术创新之路,培养核心竞争力。为提高创新能力,首先要注重的是人才,21世纪的竞争最根本的是人才的竞争,由于医药行业的特殊性,医药人才的重要性尤为明显,为留住并引进高素质人才,必须对国内目前的科研体制、企业运行与激励机制等进行改革,树立知识产权的理念,在技术入股、期权激励等方面进行创新,为人才创造不亚于国外科研机构的良好条件。
    其次要增加R&D投入,目前国内资金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是导致创新能力弱的重要原因,而要解决资金问题,单靠企业自我积累远远不够,银行贷款也由于新药开发风险很大难以满足需求,因此要大胆引入风险投资基金,并积极利用资本市场筹集资金,目前国内网络业已成功引入风险投资基金,可借鉴其经验,在证券市场筹资方面,香港创业板的启动,沪深两市高新技术板即将设立,将为急需资金的中小医药企业提供良好的融资渠道。
    3、 迅速壮大大型医药企业规模,培育优势企业
我国医药企业存在着“多、小、乱、差”的问题,规模普遍较小,即使大型企业也无法与世界一流医药企业相提并论,入世后面对财雄势大的跨国医药集团,在竞争中只能处于劣势,因此培育我国的航空母舰级优秀医药企业应是当务之急。在如何培育方面,除了政策扶持以外,要进一步加大利用资本市场的力度,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可以迅速集中庞大资金,扩张企业规模,放眼全球,名列前茅的医药企业无一不是借助了资本市场的“神力”发展壮大起来,而目前国内部分实力较强、效益较好的医药企业对于上市的态度仍是顾虑重重,有小富即安的心态,必须更新观念,将优势医药企业推向资本市场。
    其次,要推动医药行业内部的收购、兼并等资产重组活动,鼓励优势企业之间强强联手,充分利用彼此的产品优势、营销网络、研发力量,降低运营成本,扩大经营规模,壮大竞争实力,形成行业龙头企业,缩小与国外大企业的差距。尤其是在中成药,这一我国最具优势的领域,更要通过政府扶持与政策引导,造就我国中成药行业的重量级企业。
    4、 加速进行医药行业结构调整
    面对加入WTO后的挑战,我国医药行业必须改变目前所存在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与企业结构等的不合理状态,加速进行结构调整。产业结构方面,在加强原料药等优势产业竞争力的同时,要加强化学制剂的研究开发与产业化能力,对于医疗仪器、制药机械、药品包装等行业配套部门我国医药行业中的薄弱环节,要加大投入,使医药各产业平衡发展。在产品结构方面,要淘汰一些市场需求有限、产能严重过剩的落后产品,加大新药开发力度。在企业结构方面,要坚持优胜劣汰,淘汰部分规模过小、技术落后、污染严重、产品重复的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扩大优势企业规模。
      十六  医药市场要全面对内开放
  国家经贸委医药司司长于明德说,要打破行业、地区和所有制的限制,欢迎各行业、各种所有制的企业参资入股医药商业。
  蔡宝霞北京报道"距离国外强大的竞争对手进入中国市场的日子已经不远了。从政府角度来说,要把明天将要给予外企的所有政策,今天就立即给予国内企业,对外开放首先要对内开放。"国家经贸委医药司司长于明德上周面对近百家国内医药企业的老总这样说。
  于明德在全国医药行业经济运行分析座谈会上表示: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日期日益临近,我们必须增加改革的紧迫感,加速医药流通改革,以"降费增效"为目标,打破行业、地区和所有制的限制,欢迎各行业、各种所有制的企业参资入股医药商业,促进产权多元化,促进建立新的运行机制。
  据统计,美国现有70家医药公司,其中前10家销售额占全美国96%,全美批发商平均毛利4.5%,用率2.9%,纯利润率1.55%。而我们有16000多家批发企业,平均毛利率12.69%,费率12.59%,纯利率只有6.3‰,15个省经营亏损。
  于明德说,在加入世贸组织谈判中,我国政府已经做出了庄严承诺,其中涉及到医药的相关内容有五项:1、知识产权保护;2、降低关税;3、取消大型医疗器械进口的管制;4、开放药品分销服务;5、开放医疗服务。从2003年1月1日起开放药品分销服务,即允许外商在中国从事采购、仓储、运输、配送、批发、零售及售后服务等一系列经营活动。"因此,我们要加速医药流通改革,借鉴国外市场营销经验。"
  于明德就此提出了具体思路:
  --提倡批发企业实行代理配送制(新特药、进口药和普药),零售企业实行连锁经营制,形成一批突出主业的多元化经营组织,实现批零一体化经营,降低费用,提高效率与效益。我国成立医药连锁店六年来的实践证明:零售连锁经营是提高效率、降低费用的先进经营方式。合法的零售药店之间如何连锁、在哪里连锁、连锁多少家,都由企业自主决定,不必有任何数量限制。要打破地方保护主义,为企业推进改革创造宽松环境。
  试点建立中外合资医药商业企业。在试点医药电子商务工作中,选择计算机管理基础好的企业试点,以B to B方式为重点,由简入繁、由内到外,推动流通组织和经营方式现代化进程,建立遍布城乡的市场网络。
       十六、医药分开,医疗机构的对策
    国家推出的医药分家的改革将从根本上动摇几十年来的医药保健体制。在失去一个重要现金来源的形势下,如何生存和发展是许多医院面临的现实课题。
    非营利性医院将陷入一个两难境地:医院一方面需要医生提供更加高质量的服务,而同时又不能为这些医生支付足够高的薪水。另一方面,正是因为薪水偏低,许多医生又将成为营利性医院猎取的对象。这样一来,这些医院面对激烈的竞争,如何在降价成本的同时增加收入,留住其最有价值的资源(高质量的人才),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但非营利性医院的困境并不等于营利性医院面前就是一片光明。他们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在公众中树立一个提供优质服务,但却又不是掉在钱眼里的形象。如何在普通老百姓中消除对营利性医院的心理抵触恐怕不会是一件容易的事。
    此处,营利性医院作为整个医疗保健产业体系中的一个新角色,人们还对它存在着许多认识上的误区。这其中最重要的似乎是营利性医院都应该成为“贵族医院”。而如果所有的营利性医院都变成贵族医院,势必造成严重的供大于求,资源将严重浪费,出现类似于过去一窝蜂上高档住宅的房地产泡沫的“医院泡沫”。
    因此,归根结底,无论是贵族还是非贵族的营利性医院,都面临着同样的课题:如何吸引足够多的高水平人才,树立良好的声誉,又将成本控制在百姓能够接受的范围内。在应对这些挑战时,医院至少必须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医院管理阶层必须从医学专家转变成企业管理专家,管理人才进入医院是一种趋势,医院的企业化管理进程将大大加快。
2.医院最高管理阶层必须迅速在医院员工中树立服务观念。没有来自最高管理阶层强力推动的服务意识,在消费者有众多选择的新环境下,许多医院将面临前所末有的困境。
3.医院拓展业务最重要的一环恐怕是如何融入社区。大多数医院的日常生存必定是依靠医院周围相对固定的消费群体,而要获得这些消费者的忠诚,医院必须真正成为社区中的一个服务机构。
4.医院的决策阶层必须花相当的精力在了解其客户(特别是核心客户的需求)的级基础上,提供更加多元化的产品或者说是服务来满足多元化消费者的需求。
5.一些有条件的医院必须同时注意树立在一些特定冶疗领域中的声誉,这种社会声誉,这种社会声誉将成为医院最重要的无形资产之一。
6.一场新的“圈地运动”将在医疗服务行业展开。医院的连锁化和其他许多服务行业的连锁化一样,是一个大趋势,而那些拥有以上几个方面的无形资产的品牌医院将在这一场新的“圈地运动”中有短期内不可替代的优势。
7.面对更有竞争性的运作环境,医疗服务业中对各种高级人才的争夺也将变得像其他行业中那样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