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 -> 宏观经济
我国社会保障在发展中的困境及展望
作者:胡恒松    发布:2005-08-01    阅读:2140次   
    “社会保障”这个术语没有立法定义,也没有通常被接受的定义,其内容一直很模糊。但是社会保障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基础,和谐社会有利与社会保障的健康发展。十六大报告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计划,对于转型中的中国来说意义重大,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快速增长,同时达到社会和谐稳定是富有挑战性的目标,这无论对于中国自己还是对于世界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十分关键。
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社会保障发展成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社会保障必然有一段路要走。本文将根据国情,借助外国社会保障经验,探索性的提出实现和谐社会,我国的社会保障应该如何“保”下去?
 
    一、我国社会保障的发展情况
    社会保障的出发点是为人们建筑起一道经济生活无助时的完全网,避免出现社会动荡。现在各国的社会保障主要针对失业、养老、疾病、工伤、生育和生活贫困等社会风险种类提供社会安全保障,并且社会保障工作已经成为各国政府的一项目标和社会政策,也是法律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总目标是建立独立于企业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障问题是每一个国家每一届政府都十分头疼而且必须面对的问题。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大国,社会保障是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方面.因此,我国政府逐渐重视起了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第七个五年计划(1986-1990)建议,下一个五年中国应建立一个社会保障制度的雏形,社会保障第一次用于这样高层文件中。其实社会保障从1980年城市启动至今,国有企业改革的需要成为了养老金改革的主动力。我国的社会保障随着实施的时间和针对的人群不同,呈现出了三种格局: (1)功劳基准形计划:干部,公务员和军人;这个部分的群体享受着无比的福利保障,国家对于他们是很慷慨的!.(2)业绩基准形计划:城市工人;他们是现在社会生活保障最关注的群体,他们为城市的发展奉献的一切,但是时代要求国有企业改革的大背景下,他们利益是最先遭遇侵害的!(3)需要基准形计划:五保,救济和最低生活保障,这个群体是最大的社会群体,是社会弱体,他们是需要救助的对象!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我国政府为了减轻企业负担和政府包袱,积极推动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改革,正在努力建立独立于企业事业单位之外的社保体制。通过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来实现社会保障体系的科学、安全和稳定。但是在原有体制基础上的改革是需要付出成本的,我国社会保障的路还很漫长,困难还很多。
 
    二、我国社会保障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我国现有社会保障的格局可以得出我国社会保障体制有如下的问题:
      第一: “供养比率”直线下降,城镇的养老负担系数将大幅提高,医疗费用也随之大大加重。”;随着我国医院水平提高和出生率下降,上个世纪90年代初,中国是10个年轻人养一个老年人,现在这一比例已经达到3比1。人口加速老龄化加大社保资金需求,上个世纪末,以60岁以上人口比重超过10%为标志,我国正式迈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社会的迅速到来对中国究竟意味着什么?“同西方国家相比,中国工业化还没有完成,老龄化就提前到来,规模大、速度快,是‘未富先老’。
     第二:中国的城镇化率将以每年1个百分点的速度提高,而这将带来严峻的劳动力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现在,进城务工的农民已达1亿人,被征地农民有4000多万,还有1.3亿农民在乡镇企业从事二三产业,他们已成为产业大军中的重要力量。但是目前对于他们的社会保障几乎为零。加快城镇化进程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
  但是大量青壮年农民进入城市后,农村老弱人群的基本保障问题更加突出。因此迫切需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探索建立健全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世界上已经有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养老保险制度,把农村包含在系统之内的就有70多个。
        第三: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吸纳新生和存量劳动力的主渠道,经济全球化等新情况和新问题的出现,对原有社会保障体系提出了新课题。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吸纳新生和存量劳动力的主渠道,大量劳动者以灵活方式就业。传统的依托单位的社会保障体系不能适应这种分散化、流动性强的就业格局。目前,为数众多的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尚未纳入覆盖范围。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为我国社会保障提出新课题。加入世贸组织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仅要与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密切相关,还要受国际因素的影响。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有关法律法规,改善劳动条件,提供基本保障,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是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迎接全球化挑战的重大课题 。
     第四:官文化和小农意识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的制度建设,不利于社保健康发展。众所周知,政府理财的效率低,贪污严重.我国所谓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目前面临夭折危险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我国的政治制度和观念体系是以国家权力为核心、以权力至上为价值基础的,由此造成的弊端是,国家责权的不统一,即国家作为社会生活事务的权力主体,拥有支配权,它在行使这种权力时无须征得社会成员的同意,但当国家对社会生活事务的安排出现错误,造成损失时,责任又由社会成员来承担,因为国家本身是没有责任能力的,它用于纠正错误、弥补损失的所有财力、物力、人力均取之于社会成员,并且无须征得社会成员的同意。一个没有责任能力但又全权在握的主体,其行为方式一定是轻率的。“大锅饭”不够吃,不同的人领取福利多少不一,有的人会利用权利优势得寸进尺,同时一些政府为了提高民望,也往往乐善好施,最终导致政府在退休和福利保障方面开支与日俱增,社会自身难保。土地养老在我们这样一个土地公有化的国家是行不通的。家庭养老的不可靠性已为人们所了解和认识,其中的原因,在农村,除了家庭小型化、人们的伦理道德观念在新的时期发生很大变化外,农民收入少、负担重,也是家庭关系紧张、老人不能得到较好赡养的一个主要原因。
     第五:现有社保体系有“怯贫济富”之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结合”的养老体系是否有“怯贫济富”问题,是值得商榷的,因为旧的社会保障体系和新体系并存,这种混合体制中,个人存款已经成为国家体制的一种补充;国家向私营企业收缴税款;对私人存款收税和对养老金管理部门规定诸多限制。“在混合方式建立之后,穷人等于是在补贴富人,因为是小的企业和广大劳动者在用自己的存款为国家应付的养老金买单,而那些官僚主义者只是拿出一点点象征性的资金。当政府变成收缴税务的一方之后,它又模糊了这两种体制之间的差别。而且在限制私人基金投资之后,政府却又在建立一个垄断市场,把高昂的管理费用转嫁到老百姓身上。”[1]
 
    三、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可行性分析
      于是,如果想让社保继续,可能通过如下途径解决:
    (一) 增加就业者税收;
    (二) 削减退休人员福利并且延长退休时间;
    (三) 增加社保基金的收益率;
    (四) 完全私有化;
    (五) 推行以国家保障为基础,部分吸收商业保障。
 
     我国现行“三险”保障制度,已经让就业者感到是一种负担了,再加上税收,引起劳工不满;我国现行退休人员福利基本上就是他退休后的最低生活保障,假如削减他的福利,恐怕会产生两方面影响。第一,年轻就业者不会参加社保,因为他们知道退休后的福利并不能保障他们的生活;第二,正值退休的人员会大呼政府失信。假设用社保基金去炒股,做房地产,假如每年都获得高回报,社保也就有保障了,可是这一切只是假设,假设股市跳水,假设地产贬值,几亿参保人晚年的生活保障也就落空了,谁敢赌这局?所以:    (一) 增加就业者税收;(二) 削减退休人员福利并且延长退休时间;(三) 增加社保基金的收益率;三种方案没有太大可行性。
 
   在“国退民进”争论的大背景下,我不支持“国退”,否则”社会主义”将只是一个历史名词,我支持“民进”,但是有条件的“民进”,是在“公平、公正、公开、合法”的基础上构造其发展之舞台。任何以窃取劳动人民血汗积累的养老积蓄的"民进"必须制止.
 
   1935年,美国总统罗斯签署法案,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经过近70年的发展,美国的研究机构和传媒也在一直讨论具体的社保方案,美联邦储备局主席格林潘和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弗恩德曼一致认为,唯一的出路是将这套庞大的社会保障制度私有化。布什政府最近提出要对社会保险部分实行私有化。
 
       尽管如此,我认为(四) 完全私有化;在我国实施没有理论基础,也不符合社会性质,如此强制实施,政府有逃避责任之嫌。当西方发达国家实现了工业化,消灭了城乡差别之后,为了保持农业的合理结构,为了不使农民因家庭成员的一场重病而陷入困境,逐步为农民设立了与城市雇员基本相同的社会保障项目,使农民能够象雇员一样获得全面的社会保障,过着与雇员一样体面的、符合人的尊严的生活。在为农民提供社会保障的过程中,国家承担着很大的责任,例如,德国1996年,农民养老保障总支出为60亿马克,其中农民缴纳的保险费收入为18亿马克,联邦补贴了42亿马克;联邦为农民医疗保险提供的援助金额为20.5亿马克;联邦为农民提供的事故保险津贴为4.14亿马克,欧盟提供的事故保险津贴为2.07亿马克;1997年联邦为农民提供的护理保险津贴为4500万马克。由此可见,西方政府在农民社会保障中已经承担了很大的责任。所以借鉴美国研究机构的一些方案,根据我国国情,我认为可以通过”以国家保障为基础,部分吸收商业社保”来实现我国基本基础社会保障体系,具体实现途径是:
     1.政府作为社会保障的基础力量,主要负责全体社会成员基础的生活保障,包括:a、城市和农村生活无依靠对象的救济。B、城市职工和农村65岁以上人口养老金。城市职工养老基金完全可以通过个人、单位积累实现,政府负责保值和增值补贴;对于农村人口可以通过增设人头税来积累部分,其他部分由国家来补贴,在此主要体现城市反哺农村,农村从建国开始就一直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国家和城市有义务反哺农村的发展。C、突发事件的救济。主要对象是针对地区性的自然、人为事件的发生,协作地方政府处理好社会突发事件,维护好社会稳定。
     2.关于其他的保险类型可以通过商业化途径得到解决。在政府的引导下,推行一种积极的商业化政策,通过广泛的监管,创造一个良好的金融服务和商业经办市场,来满足不同层次的个性化需求。
    3.政府主导的社会保障用来解决社会基本人群的生活问题,同时弥补商业保险的盲点和不足,以及应付金融危机时保险资产的贬值。
 
    四、结论
 
  我国已确定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结合”的模式是有问题的,不仅仅是因为它存在巨大的空头帐户等待埋单,关键在于这种模式不符合我国社会本质,政府在推进社保体系的过程中有不可逃避的责任,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推进建立是必须解决和面对的问题,农村在国家建设的过程中已经做出了几十年的巨大的牺牲,政府应该积极推导“城市反哺农村”的计划,从制度层次人手,建立一种“公平、公正、公开”的社会保障体系。
    在社保资金的管理方面,我国存在因制度不健全而必然隐藏着巨大的成本花费,对社保基金的保守和激进的两种理财方式都各有优缺,所以,学界和国家应该着手研究这一新情况和新课题。
   在发挥退休职工这一劳动力资源的问题上,是值得注意和关注的新课题;老年人最需要的是社会对其工作的认可,他们虽然年纪大了,但是他们的智慧没有老去,所以可以让老人们参与到社会保障管理工作中来,特别是让他们在社会救济发放工作中发挥作用,因为他们知道老人社会保障最需要怎么样的保障。
在养老金计发方法上,应该积极的把养老金待遇水平与缴费年限和缴费多少紧密地联系起来,鼓励劳动者多工作,多创造财富,也为自己多积累。同时强化社会保险费征缴,继续多渠道筹资,不断探索建立资金收支的平衡机制。
 
 
 
参考文献:

1.《拉美社会保险改革五大教训》一文/《参考消息》2005年3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