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观点 -> 论坛成员
理顺金融领域传导机制 真正发展债券市场
作者:李扬    发布:2006-03-23    阅读:6058次   

    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非常荣幸能参加这个会。演讲在后面有两个好处,一是前面他们讲到的东西我就不重复,我都表示同意,省了很多话。第二,通过前面人的演讲,我可以取得一些经验,适合讲什么,不适合讲什么。我发现在这个场合不适合做细致的分析,只适合做一些吸引人眼球的话,我抓住这个宗旨谈一点问题。

 我们会议的主题是对2006年对经济、金融界的一些的展望等等,中国经济非常的复杂,要想很细的说明复杂的事物不容易。但是在这个场合可以说一下,套一个话西线无战事,06年的情况,不会有特别大的变化。因为中国经济转型当中社会矛盾也很多,在全球的影响也在加强,大家都很关注,会用各种各样的吸引眼球的事件发生。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很大的经济体来说,尤其对于中国的市场经济已经发挥很大作用的国家来说,不会有特别大的事。

 相应的来讲,宏观政策也不应该有特别大的举措,我注意到刚才吴晓灵行长讲话当中用了讲稿都没有用的一个词“中性”,这个词我们是一个在主张,我们认为政策不要乱动,不要干扰经济的运行,不要干扰企业的决策,要保持中性。官方的表述没有用这个词,刚才吴行长是有意要说这个词还是无意说这个词,我非常同意,要保持中性。什么原因呢?李局长总结,一定会说经济很好,宏观调控的艺术如何如何的高,我不敢苟同。年初我们定8%的增长率,年末搞出9.9,20%的差额,等于这个计划是根本的废纸,等于胡说,8到10是怎样的概念。比如我们说货币,年初定15,最后M2搞出17.6,M1搞出11点几,不仅差得很多,出现两个货币供应走势之差也是始料未及,一开始并没有这样估计。

 这说明你的计划和实际产生出这么多“差”,不表明你的艺术这么好,而表明你没有看清楚,或者定的时候是拍脑袋,“十五”定的时候是拍脑袋,说今年的信贷比去年的信贷少一点,绝对不能说明宏观调控的艺术提高了。这也正是我们中国经济今年以及今后若干年,在经济保持比较好的情况下,在没有特别大的事件的时期,要做的主要事情就是完善宏观调控机制。后面还可以说一点,财政部长向人大代表报告今年增收5千万亿的时候没有想到,其中增收2千多万亿,超出3千多万亿。如果说是零点几的变动差不多,百分之十甚至更多的变动,这应该是失职的,而不是调控的艺术,没有调控。诸如此类的这种现象比较多。

 在经济相对比较平稳的时候,我们主要的任务是完善宏观调控机制。别的领域不说,我们说的是宏观调控,下一步要重视金融领域的完善
,很重要是要理顺我们的传导机制。刚才讲了以货币供应量作为我们调控的目标,其实已经很久都没有进行,最早我们控制现金,后来控制M1,现在控制M2,觉得不是那么一回事,我们觉得不该涨但涨了,大家又去拼命的解释。吴行长说作为当局总得有一个抓手,没有办法,尽管我知道它不那么严格,不那么有用,有时候还出乎我们的意料,但得有一个说法,我干事是干什么的,我充分理解。做政策的和做研究的,差别就在这里,总得有一个抓手。

 我注意到这几年货币当局试图开辟利率的传导性,在这方面做了很多事情。在推行利率市场化改革中,试图打通中国利率传导的手段。中国的利率传导现在看来短时间不能依赖:第一,中国的利率有管制,有对存款利率的管制,我自己的预测5-10年可能放不了,有东西被管制,不由市场决定,返过来市场化的手段,对资本就没有调控,透过它就不可能传导政策印象,只要承担管制,你让利率手段有更大作用,就比较困难。

 第二,央行本身的利率,利率的体系很复杂,我们现在说央行手头有好几个利率,这也有待于理顺。比如我们对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支付利息,我在多次场合讲过,要支付利息,中国的零利率是超额准备金的利率,目前是0.99,如果把所有的利率扣掉的话,中国整个金融业的图景就会发生变化,你就会发生有些人的说法是很正确的,就是说中国接近了流动性陷阱,0.99是0的话,1点几就非常的低,这个部分要变化。

 再有刚才几位多次谈到的央行票据,那是不得以的。央行调控买卖,以自己为债务人的债券,那个东西是于理不合。但没有办法,吴行长讲得非常的正确,是次优的选择,没有手段,没有东西给我买卖,只能这样。但是大家注意,央行的票率已经对货币市场利率乃至整个利率有时候产生了不当的干扰,这块就没有办法。我建议不要搞债率,可以搞其他的。再如,中国对外开放了,外面的利率要考虑,现在美联储加息,这没有办法,得跟着走,但人民币利率怎么办?美联储加一次息,国内媒体就炒一次,人民币怎么办?人民币没有办法,人民币不可能上升。存在这么大低差的情况下,你指望利率渠道发挥多大作用是不可能的,而且会对我们产生干扰。

 诸如此类,还比如我们没有一个发达的债券市场,现在的债券市场去年规模扩大得很大,但是大家要注意其中很具中国特色的事情,中国的债券,绝大多数与中国要用钱的企业无关。去年短期融资券和企业有关,再往前一点就是企业债券,这么多万亿的债券存量不与实体经济相关,这个保险公司发,那个银行买,搞来搞去,资金全在金融机构转,这时候形成的市场利率很难反映市场中的真正的资金需求和真正市场供求之间的关系,是银行之间在搞头寸。到底企业要不要?企业要钱,肯定得给。如果真给他钱,利率定在哪里?绝对不是信贷的问题。

 在所有东西不顺的情况下,指望利率发生作用也比较困难。

 该做什么呢?有很多事情要做,我觉得有两点要考虑:第一,就要充分考虑在中国这种情况下银行的贷款利息。回顾一下改革历史,我们原来是管贷款,98年作为改革的成绩,不管贷款了,改为调控货币供应量。到了02、03、04这几年局部过热的时候,真正需要货币市场派上用场的时候,对货币供应一是控制不了,由于控制不了,对当时要控制的经济过热和控制的行业没有办法,最后只好用一个办法。有一些媒体说犯了古今中外最低级的错误,停止贷款就起作用,这个事本身是非常邪门的事。作经济分析要考虑,为什么贷款一停,事情就可以得到控制,表明了在中国控制贷款比控制货币供应量对经济的影响更直接。刚才夏斌说现在货币也开始松了,但是和货币供应量跟贷款比,贷款更强,贷款在谁手里,在央行。央行能否调控银行,央行政策产生以后,银行是否像央行所预期的那样产生一个反映,我们发现不是。于是在理顺关系中,研究银行的行为,从中央银行角度,相应地研究银行盈利就很重要。我说的感觉是中国的事,我告诉大家,这是当今国际金融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前不久国内有几个研究者翻译过一本书,《通往货币经济学的新范式》,就是讲这个重要,是控制利率重要,控制货币重要,还是控制信贷重要,结果是控制信贷重要,在中国是这样,在美国也是中国,这是我们很大的缺陷。相关的研究基本没有。就是银行是怎样的决策,宽货币紧信贷,这个事情怎么会是这样的呢?就是时间的关系,今天不能说了。像我这样刚才说的思路推下去的话,能找到一个符合逻辑的答案。

 第二,我认为应该真正发展债券市场,而且是发展那些真正使用资金的,也就是企业、居民相关的债券市场,别去搞那些不直接使用的。银行发债干什么,如果就资金使用的话,银行根本不缺,缺什么?要调整结构。中国发展债券市场,如果做一个题目的话,其中重中之重要发展企业相关的债券、居民相关的债券,也就是发展实体相关的债券,不要搞那些只是和金融机构相关的债券,那样的话,可能会提供一些非常虚假的信息。

    由于时间的关系,就讲到这,谢谢大家。

    (本文是李扬在第二届中国金融专家年会上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