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观点 -> 应邀专家
一季度宏观经济景气状况和调控
作者:宋国青    发布:2006-05-12    阅读:2491次   
    首先,今年的经济增长速度比较高,一季度的情况稍微有些出乎意料。从同比增长率来看,经济增长速度稍高,通货膨胀率稍低,投资增长率稍高。对此看法是,实际增长率10.2%,即使高也只是高了零点几个百分点,并不明显偏高。估计长期的经济增长率在9.3%左右,这样一个速度是可以维持较长一段时间的。短期来讲,2003年、2004年投资增长的快一些,短线改善得很厉害,例如电力,使得总的生产能力快速扩大,估计短期潜在增长率稍弱于10%。消费价格指数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加权得到的价格指数为1.8%,通货膨胀率不高,经济增长率只高了0.2或0.3个百分点左右,这意味着现在的总需求情况很好,从同比增长率角度看不出来哪里不正常,至于生产高一点、价格低一点的问题,只要保持总需求稳定,是会自动调整的。投资的情况,从GDP增量的平衡表来看,也没什么特别的地方。2005年一季度的贸易顺差比2004年一季度多了250多亿美元,约2100亿人民币,今年一季度的贸易顺差比去年多了60多亿美元,约400多亿人民币,增量减少了1600亿人民币。消费很稳定,分别是1800多亿和1900多亿。1600亿人民币占去年固定资产投资(11000亿人民币)的比例为15%,也就意味着如果今年总需求的同比增长率与去年一样,因为今年顺差增量的变化,投资增长率应该上升15个百分点,事实上投资增长率增加了五个百分点,总需求比去年低了三四个百分点左右,这也是很正常的情况。

    第二,当前总需求的情况。举例来说同比与环比的差别,一辆汽车在过去一个小时行驶50公里,这个平均速度对现在是什么状态的预测价值非常小,而前一分钟速度预测价值会比较大,如果我们假设存在惯性的话。所以很多时候同比不能说明近期变化,需要看环比变动情况。具体来看工业的情况,季节调整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三个月增长年率在今年三月份猛涨,是1997年以来最高的增长速度。季调后的价格指数,差不多是零膨胀。经济增长快通胀为零,这是件很好的事情。GDP没有月度数据,特别是没有对历史季度GDP数据的调整结果使新老季度GDP的名义额不可比,因此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与加权价格指数的乘积作为近似总需求指数,因为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率高于GDP增长率,近似指数的增长率平均也高于总需求增长率,但两者的短期波动方向高度一致。从这个指标来看,当前的经济情况还是很好的。用过热等词来形容似乎还很遥远,从数字上来看,2002年4月份到现在共48个月,近似总需求三个月增长年率的平均值是19.7%。如果近似总需求年增长率低于15%肯定是通货紧缩,低于10%是非常严重的通货紧缩,如果达到25%稍微过热一点,达到30%就可以用“过热”这个词。2006年3月份是23%,直接从数字上看,稍微强一些。但不能用太厉害的词来说明现在的情况。对于需求冲击,产量的反应在先,价格的反应在后,这一点与国际经验是一致的。按照目前的情况,过一段时间价格会上涨。但并没有一个很稳定的时间差,还有通货膨胀预期的因素在里面。

    第三,领先指数以较高的速度增长。从预测总需求的角度看,M2和汇率是两个重要的指标,简单的用二者以0.8:0.2的权重来构造一个领先指数。把领先指数和工业增长率放在一起来看,领先指标的预测性很好。2003年以来,M2增长率走出一个“V”字形,而工业走出一个“W”字形,中间的波动是由汇率变化引起的。从汇率来看,在2004年底2005年初贬值得很厉害,促使出口和顺差增加,但是2005年年内上升,是对顺差的一个不利因素。总的来说,货币和汇率非常重要,不过这个比例关系不是很稳定。看领先指标的增长情况,3月份的M2数据可能有点问题,不管怎样,总的来说,领先指标是往上走的,不过不是很强,所以按照这个指标,微微进行调控是很好的做法。

    第四,调控货币供给和汇率。这里把汇率不均衡作为一个前提,当然如果能够取消汇率不均衡最好了。预期2006年贸易顺差增加1300亿美元,外汇储备和由此形成的M2继续增加。估计中国的均衡利率,上调一两个点没问题,是不是足够还不知道,但至少没有偏过的问题。简单做一个国际比较,现在中国跟美国总的通货膨胀率相差一个百分点,但是利率低了好几个百分点。问题是中国的投资回报率与美国相比谁高谁低,如果中国投资回报率低于美国,那么中国均衡利率低于美国是对的。如果中国投资回报率高于美国,那为什么中国的利率还要低一点呢,利率平价上会出现麻烦。如果未来几年仍然保持低利率会有问题,因为中国的整体利率水平偏低,跟实际上的经济投资报酬率之间有一个严重的不平衡,一个自然的结果就是借钱投资。去年的利率水平本来是无法稳住的,不过由于银行改制、资本充足率的要求等偶然因素,使得银行没有猛放贷款,但是现在这个约束慢慢放松了,放松之后贷款肯定会增加。利率本来是不均衡的,只要别的因素不起作用它就无法维持。当前的主要问题是M2的增长势头,并不是说增长多少,主要是汇率和利率都偏低,宏观经济基本的平衡器官出现问题了,只有靠外力平衡,而外力平衡又总是会带来各种各样的问题。

    关于调控货币的手段,增发央票主要效果相当于提高准备金率,把商业银行能贷款的钱拿走,不让贷款。提高准备金率,被大家认为是一剂猛药,不过这不是主要问题,因为作为一个连续变量,总有一个点不那么猛烈,却也不温和,主要问题是提高准备金率人为增大了存贷款利差。商业银行吸收存款有成本,然后贷款获得收益,还要将一部分作为准备金,因此贷款的收益要有一部分用来补充作为准备金的那部分成本,这样提高准备金就扩大了存贷款利差,并不是说这样做不行,主要是效率的问题,中国为了保持汇率的稳定,拼命扩大存贷款利率差,是件很糟糕的事情。

    最后说一下存款利率,把自有资金机会成本人为压低会出现很大的歪曲。1997年以前中国积攒了一个非常庞大的存粮,主要原因就是真实利率太低,现在不存粮改为存房。这个情况就是利率歪曲的一个效果,当然这只是各种坏效果里面的一个,不是全部,甚至不是一个很大的效果。另一个问题是提高存款利率到底有多大坏处。说利率低有利于消费,从短期宏观平衡角度来说不存在这个问题。主要的不利方面就是利率提高后,所谓的“热钱”会进来,不过到底有多少“热钱”流进来,中国的损失到底有多大?比如因为中国提高存款利率一个百分点,多进来300亿美元套汇,人民币低估10%,那么套汇带来的损失是30亿,外汇在利率上损失两三个点,使得总共的损失是20多亿美元,即一两百亿人民币,这跟利率歪曲造成的损失相比非常小。因此对这个问题可以做数量分析,如果以200亿的代价把利率拉平,使得国内各方面都平衡下来,收益要大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