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 -> 金融
利息与通货膨胀没有必然联系
作者:曹国奇    发布:2008-02-01    阅读:2034次   
    要讨论通货膨胀就一定要给通货膨胀选定一个的定义,不然不好讨论。好在这个朋友的“通货膨胀的真正根源”一文中强调货币量与财富量间的正比关系,所以这个问题就显得不重要了。我是高度强调这种关系的,尤其是强调其中质量问题。我建立的财富价值论指明,当商品的质量提高时,商品量不会增加,但是财富量会增加。
 
    这位朋友认为“货币的本质是持有人拥有的向发行人索取实物的权利”,这是从交换角度看货币的本质性的。的确,在交换角度货币具有这种本质性,但是交换只是经济活动的一个环节,它还不能说明所有,比如不能说明货币是怎样注入经济系统的,比如不能说明财富是怎么产生的,又将何出去等等问题,而通货膨胀确实是贯穿整个经济系统。不谈其它的,只看这个朋友的视角和其要讨论问题的视角高度不一致,我们基本可以肯定他观点是不可靠的。
 
    我提出信贷不能发行货币,用这位朋友的话语表达,就在于货币的索取权的问题,因为商业银行贷出的货币必须加利息收回,服从“还款-贷款-银行成本-银行利息=0”这个恒等式。这里一贷一还,差额等于0,通过商业银行一分钱也没有发出来。经典理论认为的货币是通过商业银行发行的,只不过是经济系统本身的钱在原地打滚而已,实际上一分钱没有发出来。按我建立的财富价值论,货币(纸币)一定是无偿发行的,只有无偿发行才能保证经济系统的货币存量不断增加,于是我们每个人手中的绝对零花钱(没有任何借贷的完全是自己的钱)不断增多。
 
    很明显这位朋友提出“利息是通货膨胀的真正根源”也是赞同我的观点的,但是这不代表他的观点就是可靠的。显然,这位朋友和经典理论笼统谈贷款一样,他也用词很模糊,只是笼统说利息,而没有具体指明利息是贷款的利息,还是存款的利息,还是二者的利息差。我给定的“还款-贷款-银行成本-银行利息=0”恒等式中是完全包含利息的,自然在长期上利息也与通货膨胀没有任何关系。短期上是有关系的,这是基于同时期的还款量小于贷款量。
 
    如果贷款利息和存款利息的差额很大也不会多发行货币,原因是银行本身也是经济系统的一员,通货膨胀对它们同样有效,巨大的息差只是使商业银行的利润高涨。显然这种高额利润与当今房产行业的高额利润有什么区别呢?没有任何区别。作为基本的经济学原理,如果认为商业银行的贷款行为是发行货币渠道,那么首先一定要证明商业银行是经济系统之外的东西,但是我们不能证明这一点。
 
    这位朋友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来证明他的观点:假定某个国家银行储蓄总量是100万亿元,储蓄日利息率是万分之一,那么很显然这个国家每天产生利息100亿元,也就是货币财富每天增加100亿元;再假定这个国家某天因某重大事件而全民放假一天,那么很显然那天没有人从事生产所以那天的实物数量没有增加;案例到此我们会非常非常容易地发现:那天实物数量没有增加而货币财富却增加了100亿元。
 
    这位朋友在这里很看片面,我要问的是:如果那天全国人都加班了呢?如果因为那天因为放假人们没有挣到钱而还起钱呢?如果同时银行的贷款量是400万亿元呢?要知道,百姓和企业的钱(包括银行)是靠自己挣的,还钱始终是挣钱为前提的。如果他们没有挣到钱就不会还钱。钱都不还,何来这位朋友所谓的虚假货币?再说除中央银行外谁都不能印钱,商业银行、百姓和一般企业怎么可能增加或减少系统的货币量呢?利息的高低(或者息差高低)只是改变财富的分配格局,而不会改变系统的货币总量。利息(息差)高银行分得更多财富,利息(息差)低银行分得更少的财富,这同其它行业利润高低的结果没有任何区别,自然利息与通货膨胀和紧缩没有关系。
 
我还是坚信货币是无偿发放的观点。
 
=======================================
附1,未知朋友的来信:
 
通货膨胀的真正根源——敬请曹国奇证伪
 
当你真正把握货币的本质时你会发现通货膨胀的真正根源。
 
※※※※※※※※※※※※※※※※※※※※※※※※※※
 
通货膨胀的真正根源是“利息”。
 
一、货币的本质
 
一般等价物是货币的功能而不是货币的本质;货币是可以充当一般等价物,但货币的本质不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本质是:持有人拥有的向发行人索取实物的权利。
比如持有100元人民币就意味着持有人可以向中国政府索取价值100元的实物;持有100美元则意味着持有人可以向美国政府索取价值100元的实物。
 
现实生活中货币的易手其本质是货币中蕴藏着的权利的转让。人们愿意接手某种货币是因为该种货币最终可以向其发行人主张权利。如果某种货币的发行人即将下台,那该种货币人们就不愿意接手。原因很简单,发行人下台那货币中隐藏着的权利就主张不到了。
 
持有人向发行人索取实物的权利也意味着发行人向持有人支付实物的义务。
 
权利与义务应该是对等的,所以一个国家的货币财富总量应该是等于这个国家的具有国家所有权的实物财富总和,也就是货币财富=实物财富。
如果权利与义务不对等,那货币持有人就有可能主张不到他的权利。货币如果主张不到权利就会被抛弃。所以货币发行人如果想继续存在,那他就得使货币中隐藏着的权利和义务保持对等。
 
二、货币财富的增长取决于实物数量的增长
 
如果只有货币财富的增长而没有实物数量的增长,那这种增长就是虚假的增长。
 
举例说明如下:
假定某国货币财富100万亿元,由于货币财富=实物财富,所以实物财富也是100万亿元。
再假定所有实物都是单一价100元一件,那么实物金额=实物单价*实物数量,所以100万亿元实物金额的实物数量是1万亿件。
 
现在增加货币50万亿元实物数量则保持不变,结果会怎样呢?
 
150万亿元金额1万亿件实物,
实物金额=实物单价*实物数量也就是150万亿元=150元/件*1万亿件,
结果就是实物单价从100元一件上升到150元一件。
 
实物单价上升这就是我们熟悉的涨价,
涨价的结果就是:钱是多了但东西也变贵了,钱多了之后并不能买到更多的东西。
 
所以只有货币财富增长而没有实物数量增长的增长是虚假的增长。
 
三、通货膨胀的真正根源是利息
 
让我们来构造一个案例。
 
假定某个国家银行储蓄总量是100万亿元,储蓄日利息率是万分之一,那么很显然这个国家每天产生利息100亿元,也就是货币财富每天增加100亿元;
再假定这个国家某天因某重大事件而全民放假一天,那么很显然那天没有人从事生产所以那天的实物数量没有增加;
案例到此我们会非常非常容易地发现:那天实物数量没有增加而货币财富却增加了100亿元。
 
我们已经知道:只有货币财富增长而没有实物数量增长的增长是虚假的增长,结果就是钱多了之后并不能买到更多的东西。
所以利息的存在必然导致物价的上涨。
(注,物价上涨的时间是虚假增长的货币财富进入流通的时间。)
所以利息这个人工设计出来的产物其实就是通货膨胀的真正的根源。
 
我们也可以尝试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假定富裕到一定程度之后居民吃息过日子,然后请问如果是全民吃息过日子那结果会怎样?
结果究竟会怎样?相信英明的您一定找到了答案。
 
附,投资的真实面目
投资可以拉动经济增长这其实是盲人摸象的认识。隔离法可以让我们既快又好的认识投资的真实面目。
 
让我们构造案例。
假定某人投资房地产,他盖了1万套房子,每套房子价值100万元人民币。这个投资看上去似乎是增加了100亿元的GDP,然而如果我们把投资和消费隔离,也就是假定永远没有人购买这些房子,那么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呢?最后的结果就是投资人破产。
 
隔离法让我们很容易地就可以发现:
没有消费的投资不能真正地拉动经济增长。
所以一个千真万确的事实就是:
经济之所以增长完完全全是靠消费,投资只不过是“一只假虎之威的狐”罢了。
(注,出口的本质是消费,唯一不同的是这个消费是外国人的消费。)
 
 
附,谬误常常会被当成真理来信奉,比如以前西方人曾坚信地心说,我们现在已经确信地心说是一个谬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