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频道 -> 媒体报道
蔡昉:只停留在“新四大发明”还称不上是创新型国家
发布:2018-06-26    来源:新浪财经    阅读:1930次   

      新浪财经讯 由中国经营报社主办“2018中国企业竞争力夏季峰会”于6月12日在北京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昉出席并演讲。

  其表示“竞争力”是创造力的一个外在表现,它的本质是一个国家的创造力,一个企业的创造力。近年来,中国在全球的竞争力排名在不断提高。今年初达沃斯论坛发布的《竞争力报告》把中国排到了第27位,综合分数也在不断的增长。

  突出有两个表现比较好:第一,中国的宏观经济环境。中国是一个在40年里头总体保持宏观经济稳定,这是我们得分的一个重要部分。

  第二,资本贡献。

  第三,人口规模,劳动力贡献、劳动力的数量的贡献。

  但在2010年之后,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就变成了负增长,劳动年龄人口已经往下走了,依赖性人口迅速的往上涨,意味着人口机会窗口在迅速的关闭。在这个发展阶段上,我们如何寻找创造力的源泉?创造力在人口红利消失之后应该从何而来?

  蔡昉提到了这几方面:

  第一,资本。

  当劳动力短缺以后,市场迅速的出现了用机器替代劳动力,用机器人(16.400-0.19-1.15%)替代活人,用资本替代劳动的过程,这叫做“资本深化”。资本深化到处都要进行,任何时代都要进行,但是在这个时代来的最快。来的最快就带来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说如果它太快了,产生了一些不同步的现象,不协调的现象,就会带来资本报酬递减。

  蔡昉举例,当资本替代劳动的过程中,没有相应的人力资本的同步提高。过去管一台机器,现在管十台机器,你的智力和体力还够吗?如果不够,你投入的那九台机器的钱就不能相应的得到回报,这就是报酬递减。

  他强调,资本深化是一个必然的过程,是我们这个发展阶段的一个必然走向。但是,资本深化必须要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为导向,与人力资本提高相同步。

  第二,劳动力供给。

  蔡昉认为中国劳动力的潜力没有彻底挖尽,通过调查发现,中国就现在的人均收入水平八千多美元的时候,农业劳动率比重还显得过高,要下降。他指出,中国未来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提高农业的经营规模,让劳动力继续的得到转移,转换身份,迸发出更大的创造力的要求。

  第三,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面临着教育深化,蔡昉认为,我们现在应该进入教育深化的时候了。一是提高提高教育数量,人们发现说受教育年限增长,必然导致经济增长表更好一些。二是提高教育年限,但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以后,基本上义务教育都百分之百的,这时候提高受教育年限怎么办?蔡昉认为只有两个出路:

  1.往前移。在上小学之前,再接受三年的学前教育。“这个非常重要,”蔡昉认为,这能够带来非常高的社会回报率,特别是跟机器人竞争,这个阶段培养的能力是够战胜机器人的重要能力。

  2.向后,从初中往后延,至少高中阶段可以变成义务教育。如果做到这两年,前后后就可以得到六年的受教育年限的增长。

  3.受教育机会均等化,这不仅解决社会问题,同时也解决教育数量和质量提高的问题。

  4.教育深化,中国如果未来几年要赶超的那些国家,受教育年限水平必须再进一步。

  第四、资源重新配置的空间。

  有的时候政府太急于抓抓手想提高生产率,比如说我们非常要大扩大第三产业,第三产业随着经济发展终究要扩大,但是第三产业里面目前还有大量的是低端的第三产业。统计表示,中国第三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是低于第二产业的,如果人为的非要去抓它,意味着要从二退到三,退的结果真是退了,生产率也就降低了。

  第五,科技创新。

  我们现在越来越讲自主创新,不再像过去那样依靠别人的技术。现在大家都在提“新四大发明”,高铁、扫码支付、共享单车和网购。蔡昉称,“我觉得这很了不起,就是把已经有的好的科技,利用中国庞大的市场规模把它发挥出来的重要的创新,这就是创新。”

  但他认为,这种创新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完整的创新,它只是一个环节,这样的创新必须要连接到基础科技领域的创新中去,“如果永远停留在新四大发明的层面,就不符合成为一个创新型的国家。”

  蔡昉称,我们应该利用自己的市场规模,利用自己对利润的追求,但是最终国家要实现整体创新能力的提高。“只有保持这样一种创造力,在后人口红利时代,才能够保持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实现我们2050年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