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观点 -> 论坛成员
中国市场经济中政府的作用 (2000.04.11)
作者:郭树清    发布:2004-04-17    阅读:7056次   

中国市场经济中政府的作用

目前中国经济中的政府管理和市场协调


  (50人论坛.北京)在过去20年的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政府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这一方面因为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完全由政府主导,另一方面改革开放也是由政府发动和推进的。此外,作为改革的目标模式,绝大多数人也认为应当采取政府发挥积极作用的市场经济体制类型。亚洲金融危机发生之后,在这一点上的认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开始怀疑别人,同时也怀疑自己,甚至连有没有亚洲奇迹也成了问题。确定不移的是,进一步推进国民经济的市场化和货币化,规范政府和企业的行为,不断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然而这些都是最一般的原则,如何具体实现这些原则显然需要大量的讨论和界定。
  改革以来,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取得巨大成就,国民经济的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经济运行已基本奠定在市场机制的基础之上。在工业生产领域,国家计划管理的指令性计划产品已由1980年的120种减少到目前的12种,仅占工业总产值的4%。在商品流通方面,国家只对原油、成品油、煤炭、天然气和汽车等5种产品中的一部分实行不同程度的计划配置。在价格管理方面,1996年市场自由形成的价格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所占比重达到92.5%,在农产品收购总额中占79%,在生产资料销售总额中占81%。此外,所谓政府指导价实际也是市场供求调节形成的,甚至政府定价也与过去相比发生了实质性变化,因为这些价格不再一成不变,相反总是处于调整适应国际国内市场变化的状态。由此可见,从总体上看,商品价格已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在生产要素的流动和配置方面,尽管还不同程度地保留着一些行政干预和控制,但是资金、土地、劳动力、技术和信息等各类市场也从无到有,初具规模。在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中,财政预算内投资的比重已经下降到3%,而银行贷款、利用外资和自筹资金等约占97%(见表1、表2)。在外贸外汇方面,取消了进出口的指令性计划和创汇指标要求,建立了银行间外汇市场,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下的可兑换。总之,在国民经济运行中,市场作用不断增强,资源配置效率明显提高。
  然而,对于在向市场经济转轨方面已经取得举世公认成就的中国经济来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仍然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我们不能不看到,无论在农业、制造业还是服务业,市场在资源配置中作用的发挥还有不够充分甚至很不充分的地方,垄断性行业尤其如此。长期存在的政企不分,盲目决策和无人负责的现象随处可见,一些看上去完全可以避免的低效、无效和浪费依然在继续经年累月。这些体制性的问题表现在各个领域:

表1 商品价格形成方式的变化 单位:%

 

价格形成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

政府定价
政府指导价
市场调节价

29.8
17.2
53.0

20.9
10.3
68.8

5.9
1.1
93.0

4.8
1.4
93.8

7.2
2.4
90.4

8.8
2.4
88.8

6.3
1.2
92.5

 
农产品收购总额
 

政府定价
政府指导价
市场调节价

25.0
23.4
51.6

22.2
20.0
57.8

12.5
5.7
81.8

10.4
2.1
87.5

16.6
4.1
79.3

17.0
4.4
78.6

16.9
4.1
79.0

 
生产资料销售总额
 

政府定价
政府指导价
市场调节价

44.6
19.0
36.4

36.0
18.3
45.7

18.7
7.5
73.8

13.8
5.1
81.1

14.7
5.3
80.0

15.6
6.5
77.9

14.0
4.9
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