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观点 -> 论坛成员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递进
作者:蔡 昉    发布:2018-12-2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    阅读:3132次   

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每五年举行一次,因此,从2017年党的十九大到2022年党的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因此,确立和达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承上启下的关键意义。

党的十八大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等方面,对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要求。其中,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是实打实的约束性指标。

2010年中国GDP总量为41.3万亿元,到2020年翻一番即意味着,按照不变价届时中国经济总量达到82.6万亿元。当时,这是因应了广大人民群众国民收入倍增的期待而确定的目标。对此,许多人会联想到著名的日本“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即池田勇人内阁制定并在1961-1970年间实施的经济发展计划。

日本经济在1955年完成了战后恢复,回归到战前的正常增长速度。在这个背景下,决策者希望制定一个鼓舞人心的计划,保持恢复时期的高增长率,更快实现对欧美经济的赶超。该计划旨在通过刺激需求以拉动投资、加快科技进步、推动产业结构高度化,以达到加快国民收入增长,提高居民就业和收入水平的目标。在这个期间,日本经济年均增长率达到10%以上,计划完成之时,日本经济总量超过德国和法国,成为美国之后的第二大经济体,人均收入水平也大幅度提高。

虽然中国的经济增长在2012年之后明显减速,但是,由于保持了中高速增长,按2010年不变价计算的GDP,到2017年已经达到了近6.9万亿元。此后,只需保持年平均增长率6.3%左右,即可在2020年实现82. 6万亿元的目标。届时,中国的人均GDP水平将大幅度接近从中等收入国家行列跨入高收入国家行列的门槛。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GDP的翻番,但是并没有给予经济增长速度特别的关注,而是强调在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目标要求。党的十九大则没有再提这个目标,固然是由于实现目标已经十拿九稳,更重要的是,十九大做出一个重要判断:中国经济已经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十九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也把“又好又快发展”的表述修改为“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充分说明“快”与“好”已经不可兼得,而成为只可择其一的替代选择(trade-off)。

需要了解并深刻思考的是,日本制订“收入倍增计划”时,出发点并不必然像后来所显示的那样,是为了达到更快的经济增长速度。例如,宫崎勇在《日本经济政策亲历者实录》一书中指出,实际上,在当时的计划者中有一些人,本意却是根据战后恢复期高速增长完成后的新情况,制订一个更为稳定增长的计划。只是,最终拍板人倾向于推动一个更快的速度。上有好者,下必甚焉,1961-1970年期间的日本经济最终实现的高速增长,终究是祸是福,当时并无定论。这种依靠刺激推动增长速度的方法,到20世纪80年代则把日本经济推进泡沫时代,最终陷入“失去的数十年”。

为了促进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同步,党的十八大还确立了城乡居民收入翻番目标。从那时以来,居民收入增长跑赢了GDP,而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快于城镇居民。在2013-2017年期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平均实际增长率为6.5%,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平均实际增长率为8.4%。按照这样的趋势,即使略微慢一些的收入提高速度,2020年比2010年城乡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翻番,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2015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对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设立了新的目标,要求届时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这里所说的“现行标准”,系2011年确定的2300元的新标准,到2015年已经调整为按现行价格2885元,到2020年预计为现行价格4000元。做出这一庄严承诺,充分体现了让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进入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的决心。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实际上对2020年提出了又一个新的要求,即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报告中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但是,报告本身并没有明确点出完成这一任务的时间节点。

笔者认为,完成其中部署的核心任务和目标,时间节点应该是2020年(或者稍后一点的时间),主要依据三个理由。首先是与把握新常态的阶段性相关。自从习近平总书记做出关于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判断以来,各级经济工作领导干部经历了从认识新常态到适应新常态的理念转变,应尽快进入到引领新常态的新的站位。其次是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新征程这个历史交汇期逻辑衔接,现代化国家建设需要现代化经济体系。第三是与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的时间表相一致。全会要求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