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观点 -> 论坛成员
用数字化技术加强金融扶贫效果
作者:汤敏    发布:2020-12-14    来源: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    阅读:4932次   

    对中低收入和贫困农户贷款是个世界性难题。经过近几年国家精准扶贫政策以及中国人民银行牵头的扶贫贷款的实施,贫困农户的融资难有所缓解,但大规模、长期可持续地对中低收入小农户融资还未得到完全解决。随着乡村振兴的大规模推进,也随着我国扶贫重点从解决绝对贫困向解决相对贫困转移,加强对中低收入农户的贷款将成为农村金融工作的重中之重。

    近年来,互联网银行在解决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贷款上的成功,开拓了一条解决中低收入农户贷款的新思路。笔者到河北省等地调研时发现,以中和农信为代表的一些农村小贷机构经过市场化转型,形成了专为小农户服务且能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农村金融模式,成为农信社和邮储银行的有效补充,这些农村小贷机构正在进行着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来处理农村小额贷款的试验。加快解决优质农村小贷机构的放贷资质,促进农村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转型,允许更多的互联网金融机构参与农村金融服务竞争,加强农村的诚信体系和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有利于建立多层次、广覆盖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互联网银行的成功经验

    不论是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还是对中低收入农户的贷款,都因为服务对象规模太小,运作成本过高,导致传统商业银行不愿参与。近年来,一种特殊的模式——互联网银行模式却另辟蹊径,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以及互联网的运用,大大降低了运营成本,让小额贷款也变成了有利可图的金融业务。

    2015年由阿里巴巴牵头创办的一家互联网银行——“网商银行”(MYbank),不断开拓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贷款市场。网商银行没有一个营业网点,但在短短的5年中就为2400万家小微企业提供了纯线上、纯信用、随借随还的贷款服务,放款高达3.6万亿元,超过80%的客户是从来没有获得过贷款的微型企业,不良率在1%左右。网商银行的户均贷款余额只有2.6万元,说明其是为小微企业服务的。

    另一家互联网银行——“微众银行(WeBank)是腾讯公司在2015年牵头创办的,也没有任何营业网点,短短5年中为8000万客户发放了超过3亿笔贷款,笔均贷款约8000元,8000万客户中的四分之一是个体工商户贷款。除此之外,微众银行还在深圳尝试为100万家小微企业贷款,累计放款约2000亿元,笔均贷款金额20万元,其中三分之二的企业从未在银行贷过款。

    网商银行、微众银行通过互联网、人工智能,实现低成本运营,是它们成功开辟新市场的关键所在。网商银行提供的“310”模式,即客户用3分钟申贷,银行1秒可以审贷,全程零人工介入,全部由人工智能操作。网商银行每笔贷款的平均运营成本仅为2.3元,较传统银行上千元的运营成本大幅降低。微众银行单账户每年信息技术(IT)运营成本仅为3.6元,而国有大型银行该成本为18元,花旗银行为14美元,汇丰银行为37美元。正因为网商银行、微众银行有了市场开辟式创新,能使4000多万小企业和个体户贷到款,这些企业又创造了更多的就业,给城市带来更多的便利,缩小了贫富差距,使低收入人群获得幸福感。

    互联网银行还打破了传统银行的单打独斗模式,它们与其他商业银行合作,通过优势互补,在微小企业贷款上走出了合作共赢的路来。互联网银行没有营业网点,吸储能力差,但拥有海量沉淀数据及线上触达、人工智能等方面的优势,商业银行虽然资金雄厚,但通过传统方式对小微企业发放贷款的成本过高。双方的合作不但扩大了各自的业务,也显著提高了传统银行服务小微企业的能力,充分发挥了银行业整体践行普惠金融的潜能。

    对农村中低收入农户的小额贷款

    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世界银行、联合国计划开发署等国际机构和国内外民间捐助资金的支持下,一大批公益机构学习孟加拉乡村银行模式,开始了在我国的小额贷款。在鼎盛时期,全国有几百家农村小贷机构,但随着国际机构项目的结项和我国小贷公司的发展,这些小贷机构转型的转型,合并的合并,相当一部分结束了运营。

    现在还在运营的农村小贷机构中转型最为成功的是中和农信公司。该公司最早是中国扶贫基金会的小额贷款部,业务起源于1996年国务院扶贫办和世界银行在秦巴山区的扶贫小额信贷试点项目,后来逐步推广至其他贫困地区。后来,中国扶贫基金会借鉴国际上影响力投资的经验,整合了其他一些小额贷款试点项目,以小额贷款部为核心组建了中和农信公司,向市场化、专业化机构转型。经过几轮融资后,中和农信公司引入了包括世界银行的国际金融公司、红杉资本、蚂蚁金服等外部股东。目前,中和农信业务已经覆盖了全国20个省的10万个村庄,分支机构遍布327个县(其中52%在国家级、省级贫困县),员工超过5000人,累计放贷496亿元,平均贷款额度在2.6万元,600多万农户从中受益。据抽样调查,51%的贷款户除了在中和农信没有在其他金融机构贷过款。

    与中和农信类似但规模比较小的现存农村小额贷款机构还有四川仪陇乡村发展协会、内蒙赤峰妇女发展协会、内蒙乌审小贷中心、重庆民丰合作会、宁夏东方惠民、陕西西乡妇女发展协会、陕西蒲城妇女发展协会、陕西淳化妇女发展协会等多家小贷机构,它们中的绝大部分都是公益性、非营利的小贷机构,在贫困地区苦心运营了十多年,每家机构贷款余额从3000万到3亿元不等。

    这些农村小贷机构的贷款产品和服务方式是专门针对农村低收入农户和贫困农户设计,其贷款模式有如下特点:一是门槛低,贷款无须抵押,无须公职人员担保。二是放款快,农户足不出户,信贷员上门调查审核后,3~5天内就可以发放贷款。三是额度小,单笔贷款最高限额10万元,笔均3万元。四是风险低,中和农信大于30天的风险贷款率为1.49%,其中大部分可以收回来。五是可持续,公司完全按照国际普惠金融机构的原则,以市场化方式运作,无须政府补贴,自我实现保本微利可持续发展。

    农村非存款类小贷机构是解决农户贷款难问题的一种有效手段,但近来发展中也面临着一些困难。

    目前这类小贷机构遇到的最大问题是放贷资质问题。以中和农信为例,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中和农信并未正式取得国家或地方金融监管部门颁发的放贷牌照,仅是作为农村小额贷款的试点存在。当时政府各部门对农村小额贷款机构持支持态度,放贷资质并没有成为有关监管部门关注的问题。从2016年起,中和农信在各试点省份设立了小额贷款公司。目前,中和农信已在8个省设立全资小贷公司,其中重庆、海南为网络小贷公司,四川、湖南、内蒙为可在全省开展业务的小贷公司。

    但是,因为小贷公司是地方金融企业,以省为单位准入和监管,各省设立条件不一。有的省已明确不新批小贷公司,有的省规定不能独资,有的不能全省经营,导致中和农信在各省申请小贷公司的进展困难很多。同样的问题也在云南、青海等省出现。从管理的角度看,中和农信形成了总、分部管理体制,统一管理产品、IT系统、财务、人员等。而成立几百家县级小贷公司作为独立法人,仅IT系统就要适应几百个不同的监管要求,造成机制不顺,成本过高。

    同样的问题也存在于其他的农村非存款类小贷机构中,上面提到正在各地农村运营中的小贷机构,包括四川仪陇,内蒙赤峰、乌审,重庆开州区,宁夏,陕西西乡、蒲城、淳化等地的小贷机构,除宁夏东方惠民被批准注册成小贷公司外,其他的机构至今都没有合法放贷身份。

    用数字技术打通中低农户贷款的“最后一公里”

    现在看来,不论是对于城市中的微小企业还是对于农村中的中低收入农户,由于贷款的额度小、地区分散、成本高、数量大,用传统的银行贷款模式有很大局限,这也是多年来政府不断出台各种政策和措施而小微金融发展还是不尽如人意的根本原因。网商银行和微众银行等互联网银行运用数字技术,在城市小微贷款中取得了成功,那么数字技术能不能在农村金融中也起作用呢?

    事实上,中和农信公司从2015年起就开始了数字技术应用的试点,从2018年开始,该公司的所有贷款业务都可以通过在手机上的信贷系统完成。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利用已经开发的数字金融技术,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为农村小微客户提供服务。据统计,仅仅2020年1月至3月,就新增“中和金服”应用程序(App)的客户29万人,3个月累计线上放款14万笔,平均每笔贷款为6786元,为疫情期间有紧急小额资金需求的人带来了方便。同时还改进了线上流程,采取远程尽调授信,把手机授信额度从2万元提高到了3万元。

    另外,为响应国家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的号召,互联网银行的业务也逐渐在农村地区发展。网商银行打造了“基础型数字信贷”“县域普惠金融”和“农村产融数字化”三种模式的农村金融服务,探索缓减“三农”融资难问题,取得了一定成效。微众银行在重庆、广西、河南等共计39个国家级、省级贫困县开展“微粒贷”联合贷款金融扶贫项目,累计核算到贫困地区的贷款规模超667亿元。

    政策建议

    近年来,有关部门加大了对贫困地区、农村地区网络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智能化手机的普及率已经很高,农民对数字化服务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数字化金融服务在农村的前景很广阔。因此,即使是在农村,数字技术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扩展服务范围和深度方面还有很大潜力,能让更多原本无法享受传统金融服务的农村中低收入客户可以得到更方便快捷、经济实惠的服务。为此,笔者建议:

    加快解决优质农村小贷机构的放贷资质。随着精准扶贫进入“三农”巩固阶段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启动,对农村中低收入农户提供金融服务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2015年国务院颁布的《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明确提出,要“通过法律法规明确从事扶贫小额信贷业务的组织或机构的定位”。在整顿金融乱象、强调持牌经营的今天,解决优质的农村小贷机构的法律地位已经是迫在眉睫、刻不容缓了。我国小贷公司模式已经运行了10多年,应该加强其优胜劣汰机制。在运营的近万家小贷公司中,真正服务“三农”的小贷公司凤毛麟角。建议对经过多年的培育和考验真正服务“三农”客户农村小贷业务的机构给予一些特殊的政策,可以考虑允许中和农信试行在全国范围内注册及运营,至少在省一级的层面注册运营。

    加快农村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转型。城市互联网银行以及中和农信的试验证明,数字化转型是解决小额贷款“贷款难、贷款贵”的根本出路,数字金融在农村也大有可为。随着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一系列新的技术及手段都会出现,农商行、农信社系统也应该加快数字化技术的建设。

    允许更多的互联网金融机构参与竞争。除了网商与微众银行外,目前新网银行、苏宁银行和众邦银行也开始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参与对小微企业的贷款,可以鼓励它们也进入农村市场参与竞争,还可以考虑再增加几家具有科技实力和数据资源的大型互联网公司来开办专注小微型企业和农户贷款的互联网银行,适度提高在普惠金融上的竞争。我国这样的大型互联网公司还有几家,如京东、字节跳动、快手、拼多多等,如果它们有意愿,经过严格审查后,也可以允许它们筹备开办互联网银行。

    加快农村的诚信体系和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快建立农户信用信息数据库,通过农户信用信息采集、信用评价和评价结果,建立健全农村信用评价体系,解决金融精准扶贫工作中信息不对称和金融机构对农户贷前调查难、成本高等问题,实施“信用+信贷”“信用+社会管理”等工作机制,提升金融帮扶工作效率和精准度,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管理发展。

本文刊发于《清华金融评论》2020年7月刊,2020年7月5日出刊,编辑:王晔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