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观点 -> 应邀专家
2002年货币政策实施的特点分析(2002.03.01)
作者:李晓西    发布:2004-06-23    阅读:5268次   

2002年货币政策实施的特点分析

李晓西

  
  (50人论坛·北京)货币政策是政府通过对国家的货币、信贷以及银行体制的管理来实施的,是中央银行采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求以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目标的行为。2002年是一个很有特色的年份,货币政策也将是有不同一般的特点。
  
  1、2002年中货币政策的基本工具,需要坚持并完善。
  比如公开市场,这些年其作为基础货币吞吐调剂的作用越来越大,对金融机构资金流动性和利率水平,都有了较明显的引导性影响,今年公开市场操作仍要发展和完善。再贴现这种方式,把货币政策直接传导到基层商业银行和企业,也需要提高水平。比如,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票据业务和票据市场。高效、活跃的票据市场,既是中央银行进行公开市场操作的主要场所,是再贴现工具实现的条件,也是支持企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渠道。
  
  2、2002年货币政策的体制基础条件将有重大变化,需要体制改革与政策改进双向协调。
  今年是入世后的第一年,将是金融体制与国际规则接轨的第一年。货币政策是在一定的金融体制上发挥作用的,我国货币政策框架总体上以转轨经济为背景。体制不同,货币政策的效应就不同。入世对金融体制和货币政策产生双重影响。当然,体制不可能全变,会有过渡期,但体制肯定有较往年大的变化。货币政策需要在金融体制改革迈出较大一步基础上进行设计。
  人们有理由要问,今年作为入世第一年,其货币政策与往年的货币政策有什么不同?这需要归纳。这里点几条:如外资银行对中国货币政策会有反应,这对货币政策制定和实施,是什么影响?尤其是当外资银行被允许经营外汇和人民币业务时,当外资银行成为传导货币政策信息的重要渠道时,对货币政策正确性、有效性的要求就会提出来。外资金融机构背后是国际资本市场和国际金融机构的关注,还有各种国际惯例和规则被他们所熟悉并运用。在这个情况下,问题的严重性并不在于货币政策对外资银行的影响很弱,而在于外资金融机构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将越来越强。面对这些反应,其中不少是符合市场经济规则的,应当说是有道理的,就可能出现一种“上有大政策、下有洋对策”的局面。外资金融机构钻管理空子,躲避货币政策的覆盖,在国内外金融市场上调节资本运作,回避规定的责任和风险,就可能难以避免。
  
  3、2002年货币政策因今年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需要进一步加大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
  年度的货币政策,其目标和中介目标,受当年政治、经济形势影响很大。受国际经济、政治形势的影响也很大。由于国际上主要发达国家面临着增长下降或走进衰退,国内通货紧缩的趋势没有完全消除,因此,货币政策自然是反周期的,非中性的,带有扩张的特点。为达到政府制定的扩大内需的总方针,今年的货币政策目标,就是要维护一定增长率。换句话讲,今年不是以反通货膨胀为目标的货币政策,虽然,这曾是相当多的国家货币政策的目标。显然,正因为此,中央银行在制定货币政策具体操作办法时,需要更密切关注国际金融市场变化情况,更关注于为中国各类企业发展服务。
  
  4、2002年货币政策继续受国内外金融创新实践的挑战,需要有适应新形势的规定和措施。
  近年来国际范围的金融创新实践发展很快,金融工具产生或衍生很快,因此,出现了许多与传统银行业务大为不同的金融业务。同时,国际资本流动特别是短期资本流动的变化,利率和汇率套利行为的复杂化等,也与以前有很大不同。与之相对应的,是要求我们金融业要继续有所发展,不能靠传统业务与竞争取胜。而金融管理部门也要能跟得上,首先搞明白,知道是怎么一回事,然后要探索如何才能有效合理地进行管理。货币政策在其中也会有影响,也会起到既与金融管理制度创新相配合,也支持金融业务方面的技术创新。
  
  5、2002年货币政策中受到冲击之一的可能是利率政策,需要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我很赞同“利率市场化是提高我国货币政策调控水平的核心”的提法。这些年,人民银行按照“先放开外币,后放开本币;先放开贷款,后放开存款”的原则,通过加大利率的浮动幅度、规定贷款利率下限和存款利率上限等过渡方式,在最终建立以中央银行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金融机构根据市场资金供求决定存贷款利率水平的利率形成机制和市场利率体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今年利率问题将开始突出。一个基本的问题是:利率究竟是调控的杠杆,还是参数?作为前者,是央行来调控的;作为后者,是市场形成的。国内金融机构习惯了利率管理,但外资金融机构对此将会感到是很大的问题。同时,利率政策对外资银行和国内银行业的区别还将导致不平等竞争,并使国内银行业处于不利地位。
  
  6、2002年货币政策将受到更全面的防范金融风险的制度和规则约束,需要在各方面体现稳健的风格。
近年来,在防范金融风险方面,我国取得很大成功。这对一个转轨中的经济,是相当不容易的。现在,这方面工作正在紧张进行,将会有更与国际接轨的监管办法出台。这将使我们的货币政策多了种制约,一种不能缺少的制约。当然,防范金融风险,是基本要求,不是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仍将在不同要求之中,寻找平衡,度过艰难的一年。